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4:42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p>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A)</p><p>代谢废物</p><p>单细胞生物 水</p><p>营养物质</p><p>2、内环境(B)</p><p>(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p><p>细胞内液(2/3)</p><p>体液</p><p>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p><p>(2)、体液之间关系:</p><p>血浆</p><p>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p><p>(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p><p>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p><p>(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p><p>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p><p>(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p><p>血浆中酸碱度:7.35---7.45</p><p>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p><p>Na2HPO4/ NaH2PO4</p><p>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p><p>3、稳态的调节机制(B)</p><p>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p><p>内环境稳态实质: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p><p>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p><p>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p>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p><p>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只能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但不一定引起生物发生疾病.</p><p>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1、反射和反射弧(B)</p><p>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p><p>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p><p>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p><p>书本P17思考与讨论B图(膝跳反射)</p><p>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A)</p><p>神经元的结构:胞体、树突、轴突、神经纤维</p><p>书本P17思考与讨论A图(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p><p>神经元的功能:</p><p>3、兴奋的传导(B)</p><p>(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p><p>过程: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p><p>静息电位 : 外正内负</p><p>动作电位 : 外负内正</p><p>方向:双向传导</p><p>(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p><p>过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p><p>方向:单向传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小泡释放并经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兴奋和抑制)</p><p>结构:突触</p><p>4、突触的结构(A)</p><p>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树突或胞体的膜)</p><p>突触间隙</p><p>突触后膜(轴突的膜)</p><p>书本P19图2-3</p><p>5、人脑的组成及其功能(B)</p><p>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p><p>脑干:呼吸中枢</p><p>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p><p>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p><p>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p><p>6、人脑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p><p>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p><p>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p><p>大脑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p><p>大脑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p><p>大脑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懂话</p><p>7、动物激素调节(A)</p><p>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p><p>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p><p>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p><p>通过体液运输、</p><p>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p><p>8、血糖调节(A)</p><p>(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p><p>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