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p>“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p><p>罗 春</p><p>1 问题的提出</p><p>2023年高考改革“3+X ”方案在广东省实施后,生物被恢复为高考选考科目之一。然而,“3+X”高考模式中选考生物可供报考的专业面既狭窄又冷门,导致了报考生物专业学生的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学生中既有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参加者,又有报考体育专业的,整体素质反差悬殊,导致了课堂教学安排的困难。笔者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试图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差异地参与、自助合作地学习,获得异步发展。</p><p>2 实验研究的依据</p><p>2.1 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 素质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能力层级目标和教学要求,并在安排教学的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教学方法上亦有区别,使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p><p>2.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直接经验联系的价值,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提倡加强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p><p>2.3 交往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价值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即要求教学尽可能发展个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最终达到成熟和具有独立的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本实验特别重视“个性化教学”,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体验去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p><p>3 实验思路的设计与实践</p><p>3.1 实验课题的原则</p><p>3.1.1 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p><p>3.1.2 迁移性原则。目前,随着“3+X”高考改革的深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的渗透、迁移,进一步深入到跨学科的渗透和迁移。</p><p>3.1.3 因材施教原则。指因人而教、因契机而教、因时间而教。</p><p>3.1.4 自主性原则。就是从生物教学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学习过程到检测评价,学生都亲自参加活动,亲自体验知识活动过程和智力的活动方式。教师处于指导者和促进者的地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p><p>3.2 实验设计</p><p>3.2.1 实验目的:探索高三生物“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验证实验假设:采用“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提高高三考生的生物水平是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p><p>3.2.2 实验对象:本校高三(1)(3)班;各有学生45人。这两个班属于随机抽取。实验和对照班均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每周二课时,由一个教师讲授。</p><p>3.2.3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023年3月。</p><p>3.2.4 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本)《生物》(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和第二册。教学辅导用书是《高中生物优化设计》。</p><p>3.2.5 实验方法:对照班用传统的“掌握教学法”授课;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则始终贯彻“差异参与,自助合作”的教学思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p><p>3.2.6 实验观测与数据分析:以教学班为单位,采用集体实施测试的方法,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以及生物水平笔试(其中实验后笔试为全市统测统评的模拟考试)。成绩评出后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实验数据。</p><p>3.3 “差异参与,自助合作”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p><p>3.3.1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新授课和复习课均采用以下基本模式(表1)。</p><p>3.3.2 教学基本策略。</p><p>3.3.2.1 差异参与策略: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差异地参与学习,为学习困难生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实施方法是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由“异质”的学生组成,组内学生互相帮助。</p><p>3.3.2.2 先学后教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高中生物优化设计》每一节前的学习目标而制定“先学”的目标,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权力。在“先学”的过程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分层给予不同的鼓励、揭示和引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学,都能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在“后教”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暴露的疑难问题,点拨、引导学生不懂而且是教材重难点的内容;学生都懂的内容一律不教,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可请学懂的学生去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得到异步发展。</p><p>表1</p><p>序号</p><p>项目</p><p>教 师</p><p>学 生</p><p>1</p><p>准备练习</p><p>多媒体分层展示、创设情境</p><p>独立完成,自我评改,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p><p>2</p><p>出示问题</p><p>多媒体展示:分层指导,促进和架设桥梁</p><p>确立重难点,自选学习角度和自拟思考题</p><p>3</p><p>独立尝试</p><p>提供条件:分层指导,促进咨询</p><p>动笔、动手、动口,自主探索</p><p>4</p><p>合作交流</p><p>分层引导、调动</p><p>相互检查、交流,及时完善</p><p>5</p><p>检查促进</p><p>促进、分层实施、纠正</p><p>学生代表接受随机抽样检查</p><p>6</p><p>评价激励</p><p>分层指导、促进、实施</p><p>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见解</p><p>7</p><p>迁移延伸</p><p>多媒体展示:指导、促进、咨询</p><p>不断反刍、单元延伸训练、拓展</p><p>3.3.2.3 自主选择策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变统一的教学内容为弹性的教学内容,变相同的学习方式为不同的学习方式,变布置相同的作业为只推荐有弹性的作业,变实施统一的评价为要求不同的评价。自始至终体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享受充分的行动和思维自由。</p><p>3.3.2.4 人际合作策略:含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具体方法是教师精心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搭配组员,调适好学习环境,安排好座位。小组长在初步培训后开始任职,适应后尽可能采用轮流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讨论、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p><p>3.3.2.5 探究性学习策略:在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切入点、研究氛围、案例、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展示才华等方面给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开放性的,根据“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希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有创新的观点给予奖励性的评价。</p><p>3.3.2.6 迁移反刍策略:重视迁移反刍式的教与学,主张环环相扣,不断迁移反刍,达到能力级别过关。</p><p>4 实验结果与分析</p><p>经过半年多的实验,依据实验设计中所确定的测试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卷面分为150分制,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以证实两个班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是否存在差异。</p><p>表2 前测实验操作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p><p>变量n</p><p>平均分</p><p>标准差</p><p>d值P</p><p>实验班</p><p>45</p><p>89.13</p><p>8.49</p><p>-0.346 >0.5</p><p>对照班</p><p>45</p><p>89.73</p><p>8.14</p><p>表3 后测实验操作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p><p>变量 n</p><p>平均分</p><p>标准差</p><p>d值 P</p><p>实验班</p><p>45</p><p>102.87</p><p>10.81</p><p>2.797 0.006</p><p>对照班</p><p>45</p><p>95.71</p><p>13.60</p><p>表4 前测笔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p><p>变量n</p><p>平均分</p><p>标准差</p><p>d值 P</p><p>实验班</p><p>45</p><p>88.38</p><p>10.54</p><p>0.175 >0.5</p><p>对照班</p><p>45</p><p>87.95</p><p>12.94</p><p>表5 后测笔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p><p>变量n</p><p>平均分</p><p>标准差</p><p>d值 P</p><p>实验班</p><p>45</p><p>95.93</p><p>12.47</p><p>3.109 0.002</p><p>对照班</p><p>45</p><p>87.40</p><p>13.81</p><p>从表2、表4的数据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操作能力考试、生物水平笔试能力上差别很小或没有显著差异。表3、表5的数据显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操作能力、笔试能力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经过半年多的“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班学生在生物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p><p>5 讨论</p><p>5.1 实验成功的原因</p><p>上述阶段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学生物教学中采用“差异参与,自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验是有效的。在后测的生物水平笔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是普通中学的,但是总成绩平均分超过了某重点中学的平均成绩。从平时课堂观察的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操作中合作意识较强,动手能力高。笔者认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p><p>5.1.1 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4个要素得到协调处理。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第三,使用了新教材,适应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第四,媒体的应用恰如其分。</p><p>5.1.2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个性化的实践来丰富自己的体会,结合实际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较快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除此之外,中学生正处在生动活泼的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和钻研兴趣,驱使其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出独特的见解。“差异参与”创造了人人参与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学习意愿受到了尊重,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显著提高。</p><p>5.1.3 突出差异参与和分层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同一时间,面对同一群体讲解同一内容,是本实验最富挑战性的环节。笔者在实施中充分地利用媒体的高效性,把教师从繁忙的讲述中解放出来,主要时间落实到分层指导上,以“差异参与”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极力避免“一言堂”“一刀切”“表演式”等生硬的教学措施。尝试学生自拟思考题,同学间互做互评,以提高学生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的能力。</p><p>5.1.4 把探究性学习“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中。在生物学科知识中,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知识和问题学生都能探究或值得探究。在教学中的“导而有法”之一就是寻找探究的切入点,精心布置课堂情境,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活动,体现“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p><p>5.2 不足与建议</p><p>在实验中,笔者亦发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研究上的缺陷,提高了自己的认识。</p><p>5.2.1 “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是一种理念,没有惟一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笔者认为只要是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的,不管是什么模式,都可以采取有限度的“拿来主义”,丰富“差异参与,自助合作”这一教学理念。</p><p>5.2.2 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评价亟待加强。</p><p>5.2.3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以博学多才、高超而别具匠心的教学技能驾驭课堂教学。</p><p>5.2.4 加强学生的思想、生活、身体状况的准确把握,提高学生“差异参与”的准确定位。</p><p>5.2.5 各校的设施、学生师资情况各异,因此,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研究仍有待引向深入。</p><p>参考资料</p><p>1 顾明远等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23年版.</p><p>2 古华明编.农业生物统计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23年版.</p><p>3 钟德赣等编.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p><p>4 林静.对21世纪中学生物学教育的思索.中学生生物教学,2023(4):4.</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