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3:23

初三生物复习提纲介绍

<p>【摘要】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优学大学网为大家总结的初三生物复习提纲,希望大家喜欢!</p><p>初三生物复习提纲</p><p>绪论</p><p>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p><p>2.生物的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包括营养和呼吸   B、生长: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成熟</p><p>C、生殖         D、遗传与变异   E、应激性</p><p>3.生物与人类关系:A、人类生存离不开生物            B、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p><p>C、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生物          D、人类健康离不开生物</p><p>4.没有生物,就没有人类的一切。</p><p>第一章   生物体结构</p><p>1.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p><p>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p><p>2.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p><p>⑴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p><p>⑵ 细胞质:物质合成与分解的场所。</p><p>⑶ 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p><p>3.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A、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p><p>4.生物有:A、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p><p>B、多细胞生物: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水稻、猫、人等)</p><p>5.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p><p>A、植物组织:</p><p>⑴ 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⑵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p><p>⑶ 营养组织:能贮藏或合成营养物质。         ⑷ 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和养料等。</p><p>⑸ 机械组织:起支持作用。</p><p>B、动物和人的主要组织:</p><p>⑴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⑵ 结缔组织:有支持、连结、保护和营养作用。</p><p>⑶ 肌肉组织:能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⑷ 神经组织: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p><p>6.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功能。</p><p>植物器官: ⑴ 营养器官:根、茎、叶; ⑵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p><p>7.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和。</p><p>人和多数动物: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生殖系统等八个系统构成。</p><p>8.多细胞生物组成层次:A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p><p>B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p><p>第二章    生物的营养</p><p>1.营养物质:A 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p><p>B 无机物:水、无机盐</p><p>⑴ 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动物活组织60%-70%幼嫩植物70%。</p><p>⑵ 无机盐:缺氮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人缺碘会患甲状腺肿。</p><p>⑶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主要能量来源。</p><p>⑷ 蛋白质:生物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p><p>⑸ 脂肪:生物体储备能量的主要物质。</p><p>2.根的类型:⑴ 主根:种子最先长出的根;⑵ 侧根:从主根生出粗细不等的根。</p><p>⑶ 不定根:从茎叶上生长出的根。</p><p>3.根系的类型</p><p>⑴ 直根系:主根长、粗,侧根短细,区别明显(花生、番茄等)</p><p>⑵ 须根系:生根不发达,茎部生出不定根,长短粗细相似(水稻、玉米)</p><p>4.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这一段。</p><p>根尖的结构:</p><p>⑴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⑵ 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p><p>⑶ 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⑷ 根毛区: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分。</p><p>5.根吸水的原理:</p><p>⑴ 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比细胞周围水溶液大;⑵ 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比细胞周围水溶液小。</p><p>根吸水的原理也一样,根毛细胞液浓度总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p><p>6.植物叶子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主要部分。</p><p>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p><p>叶绿体</p><p>7.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淀粉,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p><p>(贮存能量)</p><p>光</p><p>光合作用表示式:二氧化碳+水 淀 粉+氧</p><p>意义: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p><p>8.肥料:A、有机肥料(农家肥料):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成本低、作基肥(人、家畜粪便、绿肥)</p><p>B、化学肥料(化肥):养分高、见效快、作追肥(硫酸铵、氯化钾、过磷酸钙等)</p><p>合理施肥:①不同植物对各种无机盐需要量不同。</p><p>②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中间多,两头少”即幼苗期少,生长期多,成熟期少)</p><p>9.人体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由消化系统来完成。牙齿可以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个部分。</p><p>牙齿的组成物质:①牙本质(组成牙齿主要物质)②牙釉质 ③牙骨质 ④牙髓腔(人患龋齿,损伤到牙髓腔,常因病菌侵入而发炎,疼痛难忍)</p><p>牙齿的功能:切断、撕裂、磨碎食物。</p><p>牙齿的保健: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食时注意防止砂石等硬物损伤牙齿。</p><p>消化系统:A、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p><p>B、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p><p>口腔:A、牙齿:切断、撕裂、磨碎食物。</p><p>B、舌: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食物味道及辅助发声的作用。</p><p>C、唾液腺:(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p><p>胃:位于左上腹腔,呈囊状。</p><p>胃的结构:A、上口:贲门接食道;B、中部:胃体;C、下口:幽门接十二指肠(位于小肠开头)</p><p>胃壁与小肠相似(内向外分):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四层。</p><p>小肠:消化道最长一段,位于腹腔里,长5-6米(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p><p>十二指肠:小肠开头一段约为十二个手指并拢在一起的长度(是总胆管、胰管开口)</p><p>大肠:上接小肠,下接肛门。管腔比小肠大,长1.5米。</p><p>盲肠:大肠开始部分,位于腹腔右下部。</p><p>阑尾:盲肠的盲端连着一条蚯蚓样突起。</p><p>阑尾炎:如果肠内食物残渣,肠寄生虫或其它东西进入阑尾,阻塞住了管腔,在病菌等的作用下,</p><p>引起阑尾炎。</p><p>肛门:排粪,食物残渣被大肠内细菌发酵,腐败形成粪便。</p><p>便泌形成:如果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粪便变得干燥,形成便泌。</p><p>预防方法:养成定时大便,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多吃疏菜和水果,多喝开水。</p><p>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人体最大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只促进脂肪消化</p><p>肝脏是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器官。(功能:分泌胆汁,贮存营养物质,解毒等作用)</p><p>胆汁贮存于胆囊,进食时,胆囊收缩,胆汁排进,流入十二指肠。</p><p>胰腺:呈长条形,位于十二指肠弯内(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内)</p><p>10、消化:人和动物将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p><p>消化腺</p><p>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p><p>消化物质</p><p>唾液腺</p><p>唾液(淀粉酶)</p><p>初步消化淀粉</p><p>胃腺</p><p>胃液(蛋白酶)</p><p>初步消化蛋白质</p><p>肝脏</p><p>胆汁(不含消化酶)</p><p>促进脂肪消化</p><p>胰腺</p><p>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p><p>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p><p>肠腺</p><p>肠液(同胰液一样)</p><p>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p><p>胰液、肠液</p><p>唾液、胰液、肠液</p><p>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步骤以及有关消化液种类可总结为:</p><p>消化道消化</p><p>淀粉</p><p>蛋白质</p><p>脂肪</p><p>口腔</p><p>√</p><p>×</p><p>×</p><p>胃</p><p>×</p><p>√</p><p>×</p><p>小肠</p><p>√</p><p>√</p><p>√</p><p>胃液、胰液、肠液</p><p>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p><p>胆汁、胰液、肠液</p><p>蛋白质         氨基酸</p><p>脂肪                脂肪酸+甘油</p><p>11、吸收:消化以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p><p>循环系统的过程。</p><p>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p><p>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p><p>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p><p>③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p><p>④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p><p>总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p><p>流动</p><p>水</p><p>12、单细胞动物的消化特点:草履虫靠纤毛运动、变形虫靠伪足运动、食物消化吸收在细胞质进行。</p><p>食物残渣</p><p>纤毛</p><p>细菌、单细胞藻类                口沟      细胞质       食物泡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p><p>胞肛排出体外</p><p>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的消化、吸收等过程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p><p>13、植食性动物的消化特点:(蝗虫、蚕、青菜虫、兔、马、牛、羊骆驼等)①牙齿适宜于切断和磨碎食物的牙齿。(牛以草料为食,它有适宜于磨碎草料的臼齿,对食物的消化要经过反刍过程)②消化管长,盲肠发达。</p><p>14、肉食性动物的消化特点:(虎、鲨鱼、苍鹰、青蛙、蜘蛛等)①牙齿适宜于咬死、嚼碎动物的肌肉和腱;②消化管短、盲肠退化。</p><p>15、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子生物体上,从中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p><p>寄主:被寄生的生物。</p><p>寄生生物(营寄生生活的生物):</p><p>A、体内寄生生物:寄生在寄主体内(蛔虫、丝虫、三化螟虫、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p><p>B、体表寄生生物:寄生在寄主体表(菟丝子、疥螨、虱、蚜虫、红蜘蛛、一些菌类)</p><p>16、腐生:一种生物依靠分解另一种生物的遗体或其它有机物,获得营养物来维持生活的方式。</p><p>腐生生物:经腐生方式获得营养物质的生物。(草菇、蘑菇、香菇、银耳、茯苓、灵芝、青霉菌、</p><p>链霉菌等)</p><p>第三章   物质的运输</p><p>1.茎:植物的主干和侧枝(由芽发育而来的)</p><p>位置</p><p>顶芽:生长在茎顶端的芽。                   生长点:细胞具有分裂能力。</p><p>3.叶芽的结构</p><p>2.芽的种类</p><p>侧芽:生长的茎侧面的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p><p>将来发育不同</p><p>叶芽:发育成枝和叶。                幼叶:发育成叶。</p><p>花芽:发育成花。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p><p>混合芽:发育成枝、叶、花。          芽轴:发育成茎。</p><p>4.顶端优势:指顶芽发育较快,并且抑制侧芽的发育。</p><p>利用:①松杉桉等树木,注意不要损伤主干上的顶芽;②种植荔枝、蕃茄等果树作物时,摘去主</p><p>干上顶芽,多生侧枝。</p><p>5.木质茎结构(榕树、杉、松、桉树):表皮、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p><p>韧皮部:①筛管: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②韧皮纤维:有支持作用,使茎不易折断。</p><p>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不断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结果。</p><p>木质部:①导管:运输水、无机盐的通道;②木纤维:有支持作用,树木坚硬原因靠木纤维作用。</p><p>髓:茎中心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养料作用。</p><p>表皮、木栓皮、皮层、韧皮部合称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合称维管束。</p><p>用肉眼可以判出桉树三个结构,树皮(外)质地软,木质部质地坚硬,髓(里)质地疏松。</p><p>细胞数目</p><p>体积</p><p>壁</p><p>木材质地</p><p>春材</p><p>多</p><p>大</p><p>薄</p><p>疏松</p><p>秋材</p><p>少</p><p>小</p><p>厚</p><p>致密</p><p>年轮:指树木的春材和秋材所形成同心圆环。</p><p>6.草质茎结构(甘庶、水稻、玉米、小麦):</p><p>①表皮:一层细胞构成有保护作用;</p><p>②维管束:a、韧皮部;b、木质部。</p><p>没有形成层,茎加粗依靠细胞体积增大。</p><p>③薄壁细胞:构成机械组织,有支持作用。</p><p>7.茎的输导作用表现在:①通过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②通过筛管输导有机养料。</p><p>8.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叶中散发出去的过程。(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p><p>蒸腾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空气</p><p>9.人体物质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p><p>血液</p><p>(红色粘稠</p><p>液体成年人</p><p>7%-8%)</p><p>血浆</p><p>(55%)</p><p>水:91%-92%</p><p>蛋白质:7%</p><p>葡萄糖:0.1%</p><p>无机盐:0.9%</p><p>血细胞</p><p>(45%)</p><p>红细胞</p><p>(含血红蛋白)</p><p>白细胞:0.5-1万个/mm3吞食病菌有保护、防御作用</p><p>血小板:10-30万个/mm3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p><p>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p><p>男:500万个/mm3(14克/100ml)</p><p>女:420万个/mm3(12克/100ml)</p><p>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p><p>血液循环系统</p><p>淋巴系统</p><p>心脏</p><p>血管</p><p>动脉</p><p>静脉</p><p>毛细血管</p><p>淋巴管</p><p>淋巴器官</p><p>淋巴结</p><p>扁桃体</p><p>脾</p><p>循</p><p>环</p><p>系</p><p>统</p><p>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p><p>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p><p>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p><p>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p><p>输血:将献血者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人类最基本血型为ABO型、A型、B型、AB型、O型四种。</p><p>人体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且可以遗传。输血以同型血最好。</p><p>血管: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血管。</p><p>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管。</p><p>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p><p>动脉</p><p>静脉</p><p>毛细血管</p><p>管壁特点</p><p>厚、弹性大</p><p>薄、弹性小</p><p>极薄</p><p>管腔</p><p>小</p><p>大</p><p>极小</p><p>血流速度</p><p>快</p><p>慢</p><p>最慢</p><p>功能</p><p>心脏→全身血管</p><p>全身血管→心脏</p><p>血液      组织</p><p>血流方向</p><p>离心方向流动</p><p>回心方向流动</p><p>从动脉→静脉端</p><p>心脏:由心肌构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夹在肺之间,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p><p>心脏</p><p>四个腔</p><p>上面心房</p><p>(连静脉)</p><p>下面心室</p><p>(连动脉)</p><p>左心房:连肺静脉</p><p>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p><p>左心室:连主动脉</p><p>右心室:连肺动脉</p><p>相通瓣膜</p><p>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瓣膜,只能向心室开</p><p>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瓣膜,只能向动脉开</p><p>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p><p>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p><p>心输出量:心室收缩时向动脉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p><p>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p><p>静</p><p>静</p><p>动</p><p>动</p><p>动</p><p>12.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p><p>静</p><p>静</p><p>①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p><p>动</p><p>动</p><p>静</p><p>静</p><p>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参加肺循环)</p><p>动</p><p>②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泡壁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p><p>左心室(参加体循环)</p><p>动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p><p>静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随氧分离时,颜色暗红。</p><p>“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p><p>脉博:心脏的一张一缩的博动,象波浪一样沿着动脉管壁向远处传播。脉博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相同。</p><p>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p><p>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p><p>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数值。测量位置:上臂肱动脉;单位:千帕。</p><p>(通常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成年人12.0-18.7千帕/8.0-12.0千帕或90-140mmgh/60-90毫米汞柱)</p><p>由于抽烟而吸入尼古丁,可能引起血管狭窄,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增加,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喝酒,心脏肌肉组织,往往会被脂肪组织所代替,降低心脏活动能力,为了心脏,不要抽烟、喝酒。</p><p>第四章    呼吸作用</p><p>1.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p><p>2.植物在任何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对外通道主要是叶片气孔。</p><p>3.呼吸作用:生物体吸收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p><p>表示式:淀粉+氧→二氧化碳+水+能量</p><p>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见P4。</p><p>5.为什么新疆产的哈密瓜特别甜?见P4。</p><p>6.外界条件影响呼吸作用:温度、水分、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p><p>7.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p><p>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p><p>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许多肺泡组成。</p><p>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呼吸功能相适应?P6</p><p>8.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p><p>呼吸运动原理:P8            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呼吸次数是16-18次。</p><p>9.肺活量:尽力吸气之后,再尽量吸气时所能呼出气体量成年男子2023毫升。女2023毫升。</p><p>10.人工呼吸根据呼吸运动原理进行。</p><p>11.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肺部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p><p>12.人体内部保持着一定的温度称为体温。</p><p>13.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P15。</p><p>14.动物呼吸方式:⑴气管呼吸:蝗虫、子孓等;⑵鳃呼吸:鲫鱼、虾、蟹等;⑶肺呼吸:蛇、鸽、猫等;⑷皮肤呼吸:蚯蚓、青蛙等。</p><p>双重呼吸:吸气和呼气时,肺里都进行气体交换现象,例如:鸟类。</p><p>第五章   排泄</p><p>1.排泄:生物体把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无机盐排出体外过程。</p><p>2.排泄途径:⑴呼吸系统:二氧化碳、水汽;⑵皮肤的汗腺:部分水、无机盐、尿素;</p><p>⑶泌尿系统:以尿形式排出废物和多余水、无机盐。</p><p>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p><p>4.肾脏:形成尿液器官,腹腔后壁脊柱两旁各有一个。</p><p>纵剖结构:⑴皮质:颜色较深;⑵髓质:颜色较浅;⑶肾孟:呈漏斗状。</p><p>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结构:⑴肾小体:a、肾小球;b、肾小囊。⑵肾小管。</p><p>5.尿的形成:⑴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p><p>6.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各有什么?</p><p>成   份</p><p>血细胞</p><p>蛋白质</p><p>葡萄糖</p><p>水</p><p>无机盐</p><p>尿    酸</p><p>尿   素</p><p>血液</p><p>√</p><p>√</p><p>√</p><p>√</p><p>√</p><p>√</p><p>√</p><p>血浆</p><p>×</p><p>√</p><p>√</p><p>√</p><p>√</p><p>√</p><p>√</p><p>原尿</p><p>×</p><p>×</p><p>√</p><p>√</p><p>√</p><p>√</p><p>√</p><p>尿液</p><p>×</p><p>×</p><p>×</p><p>√</p><p>√</p><p>√</p><p>√</p><p>7.皮肤功能:排泄、保护、分泌、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作用。</p><p>皮肤:⑴表皮:a、角质层;b、生发层:再生、伤口愈合等。⑵真皮:内有血管、神经、最先感受。</p><p>⑶皮下组织。</p><p>皮肤分泌汗液,成分水、无机盐、尿酸、尿素等。见P26。</p><p>皮肤卫生保健:完整性和清洁(常洗澡和勤换衣服)</p><p>8.动物排泄方式:⑴草履虫:借扩散作用;⑵蚯蚓:肾管排泄;⑶蝗虫、蜜蜂、苍蝇等:马氏排泄;</p><p>⑷大部分动物:肾脏排泄。</p><p>第六章    感觉与调节</p><p>1.应激性: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p><p>动物和人对刺激反应很灵敏,而植物一般是比较迟钝的。</p><p>2.植物感应与调节。见P32。</p><p>3.人体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两个方面。</p><p>4.人体腺体包括:⑴外分泌腺: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p><p>汗腺);⑵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毛细血管(甲状腺、胰岛、垂体、胸腺、</p><p>肾上腺、性腺)。</p><p>5.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是一种对身体起特殊作用物质称为激素。</p><p>6.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传送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叫做体液调节。</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三生物复习提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