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p>摘要:中考临近,优学大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了中考生物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巩固学过的知识,加强记忆,提升同学们的答题能力!</p><p>一、能力要求</p><p>1.识记能力</p><p>(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p><p>(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p><p>2.理解能力</p><p>(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p><p>(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p><p>(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p><p>3.综合运用能力</p><p>(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p><p>(2)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p><p>(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p><p>(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p><p>二、考试内容</p><p>(一)科学探究</p><p>1.理解科学探究</p><p>(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p><p>(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p><p>(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p><p>(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p><p>(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p><p>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p><p>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p><p>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p><p>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p><p>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p><p>作出假设 应用已学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p><p>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p><p>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p><p>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p><p>选出控制变量。</p><p>设计对照实验。</p><p>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p><p>收集数据。</p><p>评价数据的可靠性。</p><p>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p><p>处理数据。</p><p>得出结论。</p><p>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p><p>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p><p>(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p><p>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p><p>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p><p>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p><p>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p><p>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p><p>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p><p>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p><p>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p><p>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p><p>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p><p>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p><p>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p><p>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p><p>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p><p>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p><p>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p><p>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p><p>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p><p>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p><p>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p><p>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p><p>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p><p>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理解植物体各器官的相互联系。</p><p>案例: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图)</p><p>(三)生物与环境</p><p>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p><p>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p><p>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p><p>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p><p>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p><p>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p><p>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p><p>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p><p>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p><p>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p><p>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p><p>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p><p>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p><p>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p><p>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p><p>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p><p>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p><p>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p><p>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p><p>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p><p>(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p><p>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p><p>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p><p>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p><p>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p><p>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人工授粉等活动。</p><p>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p><p>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p><p>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p><p>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p><p>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p><p>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p><p>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p><p>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p><p>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p>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p><p>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p><p>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p><p>案例:设计校园绿化方案</p><p>(五)生物圈中的人</p><p>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p><p>教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p><p>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p><p>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p><p>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p><p>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p><p>关注食品安全。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p><p>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p><p>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p><p>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p><p>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p><p>概述血液循环。</p><p>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p><p>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p><p>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观察血涂片。</p><p>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p><p>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p><p>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p><p>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p><p>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p><p>案例:模拟“血型鉴定”</p><p>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p><p>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p>描述其他排泄途径</p><p>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p><p>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p><p>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p><p>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p><p>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p><p>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p><p>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p><p>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资料。</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