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3:19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p>摘要: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包括: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等,希望同学们能够及时的查缺补漏,生物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关于中考复习资料,赶紧来一起分享和学习吧!</p><p>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p><p>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p><p>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p><p>2、生物的特征</p><p>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p><p>2)生物能进行呼吸。</p><p>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p><p>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p><p>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p><p>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p><p>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p>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p><p>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p><p>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p><p>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p>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p><p>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p><p>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p><p>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p><p>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p><p>8、食物链和食物网:</p><p>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p><p>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p><p>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p><p>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p><p>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第二单元</p><p>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p><p>①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p><p>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p><p>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p><p>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p><p>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p>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p><p>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p><p>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p><p>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p><p>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p><p>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p><p>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p><p>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p><p>(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p><p>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p><p>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p><p>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p><p>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p><p>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p><p>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p><p>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p><p>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p><p>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p><p>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p><p>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p><p>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p><p>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p><p>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p><p>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p><p>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p><p>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p><p>(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p><p>(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p><p>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p><p>第三单元</p><p>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p><p>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p><p>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p><p>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p>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p><p>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p><p>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p><p>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p>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p><p>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p><p>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p><p>相同点 不同点</p><p>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p><p>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p><p>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p><p>30、种子萌发的条件</p><p>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p><p>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p><p>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p><p>32、植株的生长:</p><p>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p><p>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p><p>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p><p>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p><p>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p><p>(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p><p>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p><p>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p><p>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p><p>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p><p>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p><p>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p><p>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p><p>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p><p>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p><p>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p><p>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p><p>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