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复习
<p>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优学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p><p>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⒈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p><p>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必须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p><p>⒊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⒋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浓度差:细胞液和</p><p>外界溶液有浓度差;</p><p>⒌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⒍质壁分离的本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p><p>⒎质壁分离的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p><p>⒏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⒑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液泡体积变小;</p><p>⒒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间充满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⒓若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则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p><p>⒔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失水过多失活,无法看到质壁分离的复原;</p><p>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⒈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⒉20世纪初: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⒊2023年,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p><p>⒋2023年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⒌2023年通过细胞 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p><p>⒍2023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基本内容包括:</p><p>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③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④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p><p>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p><p>⒈自由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乙醇,乙二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p><p>⒉协助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⒊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⒋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p><p>⒌主动运输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p><p>⒍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或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p><p>⒎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p><p>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p><p>⒈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p><p>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鲜时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p><p>⒊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①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p><p>③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⒋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p><p>⒌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⒍酶的本质: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称核酶);</p><p>⒎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p><p>⒏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2023倍); ②酶具有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p><p>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p>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 ⑤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p><p>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p><p>⒈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糖类;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⒉ATP的名称:三磷酸腺苷; ⒊ATP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p><p>⒋1个ATP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 ⒌ADP:二磷酸腺苷;Pi:磷酸; ⒍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细胞内的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含量降为0即意味着细胞的死亡;</p><p>⒎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p>⒏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p><p>第3节:ATP的重要来源——细胞呼吸(重点内容)</p><p>⒈有氧呼吸 ①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主要场所:线粒体;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④过程: 酶</p><p>C6H12O6—→2CH3COCOOH + 4 + 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酶</p><p>2CH3COCOOH + 6H2O—→6CO2 + 20 + 少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基质)</p><p>酶</p><p>24 + 6O2—→12H2O + 大量能量 (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⑤总反应式: 酶</p><p>C6H12O6 + 6*O2 + 6H2O—→ 6 CO2 + 12H2*O + 能量(2023KJ,转移至ATP能量2023KJ,生成ATP38mol);</p><p>注意: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p><p>⑥相关小结:Ⅰ有氧呼吸CO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 Ⅱ有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p><p>Ⅲ有氧呼吸H2O参与反应在第二阶段,H2O的生成在第三阶段; ⒉无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质基质;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②过程: 酶</p><p>C6H12O6—→2CH3COCOOH + 4 + 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酶</p><p>2CH3COCOOH + 4—→ 2C3H6O3 + 少量能量 酶</p><p>2CH3COCOOH + 4—→ 2CH3CH2OH + 2CO2 + 少量能量 ③总反应式: 酶</p><p>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 能量(212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 或 酶</p><p>C6H12O6—→ 2C3H6O3 + 能量(196.65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 ⒊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p><p>⒋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⒌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CO2和CH3CH2OH的检测</p><p>①CO2 + 澄清石灰水—→浑浊;CO2 + 溴麝香草酚蓝—→黄色(颜色变化过程:蓝色→绿色→黄色); ②CH3CH2OH + 重铬酸钾 + H+→灰绿色(颜色变化过程:橙色→灰绿色); 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p><p>相信大家一定仔细阅读了由优学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希望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