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一下册生物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二节
<p>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积累,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下册生物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p><p>一、选择题</p><p>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 )</p><p>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p><p>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p><p>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p><p>[答案] C</p><p>[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p><p>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p><p>A.一个池塘内的全部蝌蚪</p><p>B.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p><p>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鸟</p><p>D.一滴水中的双核草履虫</p><p>[答案] D</p><p>[解析]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D符合题意。</p><p>3.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是( )</p><p>A.基因</p><p>B.个体数量</p><p>C.基因型</p><p>D.基因频率</p><p>[答案] A</p><p>[解析] 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基因代代相传。</p><p>4.基因库是指( )</p><p>A.一个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p><p>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p><p>C.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p><p>D.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p><p>[答案] B</p><p>5.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 )</p><p>A.75%</p><p>B.62.5%</p><p>C.60%</p><p>D.50%</p><p>[答案] A</p><p>6.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包括( )</p><p>A.基因频率改变</p><p>B.基因突变</p><p>C.基因重组</p><p>D.染色体变异</p><p>[答案] A</p><p>[解析]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p><p>7.现代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 )</p><p>A.基因重组</p><p>B.染色体变异</p><p>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p><p>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p><p>[答案] C</p><p>[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p><p>8.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p><p>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p><p>C.各种可遗传变异</p><p>D.自然选择</p><p>[答案] D</p><p>[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p><p>9.一个果蝇种群有108个个体,果蝇的基因数约为104对,假如该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2×107,则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 )</p><p>A.1×10-5</p><p>B.2×10-5</p><p>C.1×10-6</p><p>D.2×10-5</p><p>[答案] A</p><p>二、非选择题</p><p>10.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值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的沉积物中,有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p><p>(1)在a、b、c三个群体中,哪一群体最可能出现了新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哪( )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p><p>地区 新种形成 环境不变</p><p>A b c</p><p>B c c</p><p>C c a</p><p>D b b</p><p>[答案] (1)C (2)C</p><p>能力拓展</p><p>一、选择题</p><p>1.个体数量巨大的一个种群,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出和迁入,自然选择对某一性状没有作用,各种基因没有突变发生,则若干代后( )</p><p>A.显性基因频率提高</p><p>B.隐性基因频率提高</p><p>C.种群基因频率稳定</p><p>D.不能预测基因频率变化</p><p>[答案] C</p><p>[解析] 若干代后种群基因频率稳定。</p><p>2.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项不是导致一个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 )</p><p>A.基因突变</p><p>B.自然选择</p><p>C.迁入、迁出</p><p>D.自由交配</p><p>[答案] D</p><p>[解析] 自由交配不能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p><p>3.在对某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男性色盲占学生总数的7%,而女性色盲仅占学生总数的0.5%,女性携带者占学生总数的13.5%。抽查的学生中男、女之比为11,该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约为( )</p><p>A.86%</p><p>B.64%</p><p>C.43%</p><p>D.73%</p><p>[答案] A</p><p>4.鹰和高山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 )</p><p>A.能量交流</p><p>B.相互竞争</p><p>C.相同进化</p><p>D.相互选择</p><p>[答案] D</p><p>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p><p>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p><p>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p><p>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p><p>[答案] B</p><p>[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p><p>6.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p><p>①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p><p>②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群体</p><p>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p><p>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同时出现</p><p>⑤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p><p>⑥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p><p>A.②③</p><p>B.②⑤⑥</p><p>C.①②④⑥</p><p>D.①②③④⑤</p><p>[答案] A</p><p>7.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说明( )</p><p>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p><p>B.该环境条件诱导基因向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突变</p><p>C.该性状与生活环境相适应</p><p>D.有大量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迁入</p><p>[答案] C</p><p>8.“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有害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p><p>A.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大多数个体不利,但却是自然选择的基础</p><p>B.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大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一致</p><p>C.不正确,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个体不利,会导致物种灭绝</p><p>D.不正确,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个体不利,会导致优秀基因减少</p><p>[答案] A</p><p>二、非选择题</p><p>9.下图表示的是生活在一个自然区域的生物种群,由于山洪爆发、河流形成被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群体A生活的环境变化剧烈,群体B生活的环境基本稳定。请回答:</p><p>(1)山洪爆发后,生活于A区域的全部个体是否能够构成一个种群?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p><p>(2)在A、B两群体中,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p><p>[答案] (1)能够构成 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的个体构成的群体 (2)A 生活环境变化剧烈,剧烈变化的环境能够使种群基因频率较快发生变化</p><p>10.2023年,为了除去对农作物有重大危害的兔,澳洲引进了能使兔致病死亡的病毒。下图是对兔致病死亡率及病毒毒性变化的调查结果。请结合图解回答:</p><p>(1)由曲线A可知:________。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兔的________能力逐渐增强,这种能力在兔的个体之间存在________,并且是在引进致命病毒________具有的,而且是可以________的。</p><p>(2)由曲线B可知:________。</p><p>(3)比较两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在较短的时间内,兔和病毒已经发生了________,其原因是兔和病毒之间发生着________。</p><p>[答案] (1)兔的死亡率逐年降低 抗病毒 差异 之前 遗传 (2)病毒的毒性逐年降低 (3)共同进化 自然选择</p><p>11.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p><p>(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________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p><p>(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________。</p><p>(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________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__________,导致众多新物种形成。</p><p>[答案] (1)多种可遗传 原始材料 (2)地理 基因交流 (3)形态结构 生殖隔离</p><p>12.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23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杂种后代“疯狂分离”。</p><p>(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p><p>(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p><p>(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方面?</p><p>(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p><p>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 (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p><p>(2)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p><p>(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八倍体。此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p><p>(4)①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②种群基因频率 ③生殖隔离</p><p>上文推荐的高一下册生物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大家仔细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