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1:56

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案

<p>【摘要】“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案”本教案培养学生对根吸收与水分吸收、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p><p>一、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识记:植物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p><p>知道:1)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p><p>2)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p><p>2、能力目标</p><p>1)初步学会溶液培养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能力;</p><p>2)培养学生对根吸收与水分吸收、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p><p>3、情感目标</p><p>通过学习,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辨证观。</p><p>二、重点 落实方案</p><p>重点:1、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p><p>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p><p>落实方案:1、学生提前阅读,初步了解;</p><p>2、以第一章中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为基础进行学习;</p><p>3、结合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对比学习。</p><p>三、难点 突破策略</p><p>难点: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p><p>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讲述的有关用菜豆做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p><p>2、增加不同植物在同一营养液中吸收矿质元素数量的差异的讨论;</p><p>3、通常情况下,根细胞中K+或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高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但植物根仍然吸收这些必需的矿质元素,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p><p>四、教具准备</p><p>多媒体课件,把本课用到的各种文字材料、图片、动画等素材制成课件以配合课堂教学。</p><p>五、学法指导</p><p>指导学生,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对比学习。从汲收的原理、过程、运输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本质。</p><p>六、课时安排</p><p>1课时</p><p>七、教学过程</p><p>[情景导入]</p><p>(教师将植物体正常发育下缺少N、P、K时的幼苗发育比较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缺少N、P、K时幼苗表现的症状,从而规纳出N、P、K在植物体内的作用。进下步说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而且也需要N、P、K等元素。也就是说,植物必需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矿质营养进行矿质代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植物的矿质营养。</p><p>[师生互动,探究新知]</p><p>一、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p><p>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P62~63内容,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显示):</p><p>1、什么是矿质元素?</p><p>2、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有很多种,是否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p><p>3、如何来鉴别哪些矿质元素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p><p>4、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哪些?</p><p>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讨论。</p><p>师生归纳:</p><p>1、 质元素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是由根系从地壤中吸收的元素。</p><p>2、 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并不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p><p>3、 科学家用溶液培养法来鉴别是否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p><p>(利用课件演示科学家进行溶液培养法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跟随科学家思路,最终得出实验结论)</p><p>全营养液→植物发育正常</p><p>除去甲矿质元素→发育正常→(甲为非必需矿质元素)</p><p>除去乙矿质元素→发育不正常→加入乙矿质元素→发育正常→(乙为必需矿质元素)</p><p>(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不难知道何为溶液培养法: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有方法。)</p><p>4、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大量元素:N、P、K、S、Ca、Mg;微量元素:Fe、B、Zn、Cu、Mo、Cl、Ni。</p><p>(提醒学生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p><p>提出问题:植物体是怎样从地壤中吸收这些矿质元素的呢?</p><p>二、矿质元素的吸收</p><p>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如下问题(大屏幕显示)</p><p>问题一、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部位进入植物体的?是以什么形式被吸收的?</p><p>问题二、矿质元素吸收与水分的吸收是否是同一过程?</p><p>(学生讨论、规纳、回答)</p><p>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p><p>1、 矿质元素以离子状态被根尖吸收的。</p><p>矿质元素一般存在于土壤中的无机盐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p><p>才能被根尖吸收。如KNO3溶解在水中,形成K+和NO3-,K和N分别以K+和NO3-的形式被根尖吸收。</p><p>2、 矿元素的吸收与水分的吸收不是同一过程。</p><p>(引导学生分析:1若为同一过程,则根吸水量和吸收无机盐量应成正比。举出相应的例子。2还有的实验表明,植物吸水量减少时,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量反而增多。)</p><p>问题三、根如何吸收矿质元素的呢?</p><p>(课件展示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p><p>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比较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渗透作用,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至少有两个步骤:</p><p>(1) 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的协助;</p><p>(2) 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p><p>因而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又有实验表明:用化学药品抑制根的呼吸作用,主动运输随着受到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被中断。</p><p>师生小结:可见,要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而根吸收水分是渗透作用。根只能吸收离子状态的矿质元素,说明无机盐只有溶解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溶液(或被子土壤颗粒吸附)才能被根尖吸收。由此,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p><p>提出问题: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进行运输和利用的?</p><p>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p><p>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矿质元素是如何运输和利用的。</p><p>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p><p>1、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随着水分进入根部导管,进一步运输到植物体各组织器官中。说明矿质元素的运输是同水分的运输是同一过程。</p><p>2、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大屏幕展示下表,引导学生分析填写)</p><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79"><p>存在形式</p><p> </p></td><td width="144"><p>离子</p><p> </p></td><td width="144"><p>不稳定化合物</p><p> </p></td><td width="144"><p>稳定化合物</p><p> </p></td></tr><tr><td width="79"><p>移动情况</p><p> </p></td><td width="144"><p>容易转移</p><p> </p></td><td width="144"><p>可以转移</p><p> </p></td><td width="144"><p>不能转移</p><p> </p></td></tr><tr><td width="79"><p>利用情况</p><p> </p></td><td width="144"><p>反复</p><p> </p></td><td width="144"><p>多次</p><p> </p></td><td width="144"><p>一次</p><p> </p></td></tr><tr><td width="79"><p>缺乏时受</p><p> </p><p>症部位</p><p> </p></td><td width="144"><p>老组织</p><p> </p></td><td width="144"><p>老组织</p><p> </p></td><td width="144"><p>幼嫩的组织</p><p> </p></td></tr><tr><td width="79"><p>元素举例</p><p> </p></td><td width="144"><p>K</p><p> </p></td><td width="144"><p>N、P、Mg</p><p> </p></td><td width="144"><p>Ca、Fe</p></td></tr></tbody></table></p><p>分析:(1)有些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仍然以离子形式存在,易于转移,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若缺乏该类矿质元素时,就会从衰老的组织转移到幼嫩的组织。如K元素。</p><p>(2)有些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以后,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以后释放出来的矿质元素又可以转移支其他部位,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如,N、P、Mg等元素。</p><p>(3)还有一些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以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被再度利。如,Ca、Fe等元素。</p><p>四、合理施肥</p><p>资料介绍: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作物吸收,而作物的大部分产品被人们所利用,田地里的养分就逐渐不足。因此,施肥就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增产不仅要有足够的肥料,而且不要合理施肥。</p><p>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本中图3-12和图3-13思考以下问题:</p><p>1、 如何理解适时、适量地施肥?</p><p>2、 在施肥时是否越多越好?</p><p>3、 施肥过多有什么影响?</p><p>师生归纳:</p><p>1、适时、适量地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和需求给予适量地施肥。</p><p>2、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若高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不但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反而使农作物发生萎蔫现象,甚至死亡。</p><p>3、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细胞吸收,所以在施肥的同时要合理灌溉。</p><p>4、 施肥过多,特别是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生态环境。</p><p>综上分析,合理施肥就是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成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p><p>五、无土栽培</p><p>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无土栽培所利用的原理及其优点。</p><p>原理:指利用溶液培养法。</p><p>优点:(1)全年都可以栽培,并且产量高。</p><p>(2)节约水肥,产品清洁卫生,有利于农作物栽培的工厂化和自动化。</p><p>(3)沙滩地、盐碱地、海岛地以及楼顶、阳台等不适宜栽种农作物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扩大了农作物栽培的范围和面积。</p><p>[知识巩固]</p><p>1、某菜农移栽大白菜,由于缺乏某些矿质元素而出现了枯心现象,大白菜最有可能缺少的矿质元素是( )</p><p>A、N、P B、Ca、Fe C、N、K D、P、Mg</p><p>2、植物体内可以被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是( )</p><p>A、C、H、O B、N、P、K</p><p>C、N、Mg、Fe D、N、K、O</p><p>3、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常采取的措施是( )</p><p>A、常疏松土壤 B、多喷洒农药</p><p>C、高浓度施肥 D、大量的灌溉</p><p>[结课]</p><p>矿质代谢和水分代谢是植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两大代谢,二者的起始都是通过根从土壤吸收而来的,他们的吸收部位相似,运输途径相同,但是它们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而水分的吸收是渗透作用,需要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p><p>八、板书设计</p><p>第五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p><p>概念: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p><p>一、必需矿质元素</p><p>必需:1、不可缺少</p><p>2、不可替代</p><p>3、效果直接</p><p>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p><p>1、以离子形式被吸收</p><p>2、主动运输</p><p>3、与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p><p>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p><p>离子</p><p>再度利用</p><p>不稳定化合物</p><p>稳定化合物 不可再度利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