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1:42

山东滕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检测试卷(带答案)

<p>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下面是山东滕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检测试卷,请考生认真练习。</p><p>第I卷(选择题,共50分)</p><p>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p><p>1.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p><p>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p><p>.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p><p>B.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p><p>C.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上含有色素和光合酶</p><p>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p><p>.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p><p>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p><p>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p><p>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p><p>.</p><p>A.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p><p>B.有氧呼吸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p><p>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的积累</p><p>D.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p><p>.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p><p>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p><p>B.若既不吸收O2同时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p><p>C.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p><p>D.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p><p>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p><p>.</p><p>A.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p><p>B.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p><p>C.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光反应强度会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降低</p><p>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p><p>.将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再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下表:</p><p>组别 1 2 3 4 温度(℃) 25 27 29 31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3 +3 +3 +1 分析表中数据可判定( )</p><p>A.呼吸酶的最适温度是29 ℃</p><p>B.光照的1 h时间内,第4组合成葡萄糖总量为2 mg</p><p>C.光照的1 h时间内,第1、2、3组释放的氧气量相等</p><p>D.光照的1 h时间内,四组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强度</p><p>8( )</p><p>A.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p><p>B.甲、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p><p>C.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p><p>D.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p><p>9.右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p><p>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p><p>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p><p>2a时属有丝分裂后期</p><p>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且数量为</p><p>2a时着丝点数目是108</p><p>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p><p>a=1,数量为a时是次级精母细胞</p><p>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p><p>1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p><p>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p><p>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p><p>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了一次</p><p>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p><p>.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至G—C的替换( )</p><p>A.2次 B.3次 C.4次 D.5次</p><p>.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p><p>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p><p>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p><p>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p><p>.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p><p>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p><p>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p><p>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p><p>.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p><p>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p><p>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p><p>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p><p>.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p><p>A.1∶1∶1 B.4∶4∶1 C.2∶3∶1 D.1∶2∶1</p><p>.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由一对等位基因H和h控制,其中HH个体为正常人;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偏高,为正常人的2倍;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高,为正常人的5倍,一般幼年时即死亡。在人群中,每500人中有一个Hh个体。一对夫妇曾生育过一个血液胆固醇含量高的孩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p><p>A.在现有人群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1/500</p><p>B.预测在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将会逐渐降低</p><p>C.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2种</p><p>D.该夫妇再生一个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4</p><p>7.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p><p>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p><p>A.0< 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p><p>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p><p>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9</p><p>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p><p>18.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p>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p><p>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p><p>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p><p>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p><p>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p><p>B.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p><p>C.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p><p>D.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p><p>2( )</p><p>A.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p><p>B.育种过程中如果没有突变发生,此物种就没有发生进化</p><p>C.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p><p>D.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根本原因是其突变频率更高</p><p>2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p><p>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p><p>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p><p>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p><p>( )</p><p>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p><p>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p><p>C.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p><p>D.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p><p>2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p><p>B.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p><p>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p><p>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p><p>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p><p>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p><p>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p><p>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p><p>.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p><p>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p><p>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p><p>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p><p>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2023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p><p>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p><p>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p><p>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p><p>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p><p>.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世界各国正在研制疫苗以应对该病毒的传播。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发生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p><p>B.相应的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能抑制其增殖</p><p>C.组织液中增殖的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可制成疫苗</p><p>D.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毒</p><p>.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正常机体在受到某种抗原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前膜能分泌神经递质</p><p>B.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p><p>C.适当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p><p>D.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p><p>.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p><p>B.细胞完成分化以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p><p>C.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内侧</p><p>D.维生素D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是因为维生素D与细胞膜的主要</p><p>.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 )</p><p>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p><p>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p><p>.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p><p>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p><p>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p><p>.</p><p>A.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p><p>B.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p><p>C.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p><p>D.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行为不同,DNA</p><p>分子数目相同</p><p>.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p><p>A.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p><p>B.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p><p>C.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p><p>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p><p>.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p><p>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p><p>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p><p>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p><p>6.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会使癌变细胞失去转移能力,能避免癌细胞扩散。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p><p>A.RHOGD12基因表达产物可能促进癌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合成</p><p>B.RHOGD12基因是由细胞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p><p>C.RHOGD12基因可缩短癌细胞的细胞周期</p><p>D.环境污染加剧是当今癌症发病率升高的根本原因</p><p>37.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p><p>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p><p>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p><p>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p><p>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p><p>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p><p>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p><p>C.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D.死亡、存活、存活、存活</p><p>.如图是蛋白质合成时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情形,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图中戊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为氢键</p><p>B.tRNA上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为甲端</p><p>C.与此tRNA反密码子配对的密码子为UCG</p><p>D.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沿着mRNA由丙向丁移动</p><p>为研究赤霉素、乙烯对花芽性别分化和茎生长的影响,以雌雄同株异花的苎麻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p><p>赤霉素或乙烯</p><p>浓度(mg/L) 雌花率=雌花数开花总数 茎生长的增高率=(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 赤霉素 乙烯 赤霉素 乙烯 0 0.495 0.495 0 0 50 0.181 0.589 0.379 0.2023 100 0.217 0.628 0.575 -0.2023 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p><p>C.乙烯对苎麻茎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p>A.赤霉素可促进苎麻雄花分化和茎的生长</p><p>B.赤霉素、乙烯对苎麻细胞基因表达均有影响</p><p>D.乙烯能抵消赤霉素促进苎麻雌花分化的作用</p><p>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p><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p><p>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p><p>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p><p>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p><p>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p><p>生物试卷</p><p>注意:请将第二卷的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p><p>第Ⅱ卷(50分)</p><p>41.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由________堆叠而成的。若f为高能化合物,则b、c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h与i反应生成j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j与f、e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p><p>(3)依据图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有水分的供应、环境中的CO2的浓度、光照和</p><p>________等。</p><p>(4)若g用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则相关反应式为</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Micro RNA(mi RNA)是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大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短RNA分子,其虽然在细胞内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作为基因调控因子发挥作用,却影响了从发育到生理机能再到应激反应的大部分生物学过程。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遗传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发现了m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位置。</p><p>如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相应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p><p>(2)图乙对应图甲中的过程____(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RNA分子主要是_______。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p><p>(3)由miRNA的功能可推测,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mRNA水解,导致其________;或者不影响靶RNA的稳定性,但可阻止它们翻译成蛋白质,即发挥翻译抑制作用。</p><p>(4)图丙所示的DNA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是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若在体外研究miRNA的功能,需先提取拟南芥的DNA,图丙所示为拟南芥的部分DNA,若对其进行体外扩增技术(PCR)共得到128个相同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p><p>43.玉米子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只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请回答问题:</p><p>(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________产生F1。</p><p>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p><p>(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p><p>(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_。</p><p>44.科研人员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观察生长素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p><p>平均每个绿豆芽</p><p>长出不定根数(条) 每条不定根平均长度(mm)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5.92 37 ②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4.16 18 ③全营养液 3.82 17 ④浓度为5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4.85 20 ⑤浓度为10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5.02 23 ⑥浓度为15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5.44 29 ⑦蒸馏水 3.17 14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由__________转化而来,生长素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体现了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p><p>(2)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________(填序号)。</p><p>(3)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说明生长素对绿豆芽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根据上表各项分析,①的各项数据均高于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小孩食用绿豆芽,绿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请说明理由:</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5.下面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则它是由________细胞合成的。</p><p>(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如果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____________。</p><p>(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受体。</p><p>(4)若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则它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合成特定的mRNA,再经过______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p><p>参考答案</p><p>1.DADAB 6.BDDCC 11.BCCCC 16.CDCDC 21.CCADA 26.CADAA 31.CBDDD 36.ADCDB</p><p>41. (1)类囊体 O2和ADP (2)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3)温度(或矿质元素)</p><p>(4)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p><p>.(1)①②③</p><p>(2)④ mRNA、tRNA、rRNA 能携带遗传信息</p><p>(3)不能进行翻译过程</p><p>(4)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 (5)381</p><p>43.(1)自交 玉米子粒颜色全为黄色 玉米子粒颜色的比例为黄色∶白色=1∶1</p><p>(2)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开(答“染色体变异”也可)</p><p>(3)Tt∶t∶tt=2∶2∶1 3/5</p><p>.(1)色氨酸 (2)③⑦</p><p>(3)不能。实验结果中各浓度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p><p>(4)植物体内幼嫩的茎叶中生长素含量高,对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的促进作用强</p><p>(5)促进小孩生长的生长激素与植物生长素成分不同(人体细胞表面没有生长素的受体)</p><p>45(1)垂体 (2)信息交流(信息传递) 升高</p><p>(3)(神经)递质 (4)翻译 负反馈</p><p>山东滕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检测试卷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优学生物网希望考生可以有进步。</p><p>202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滕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检测试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