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大纲(一)
<p>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p><p>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p><p>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p><p>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p><p>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p><p>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p><p>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p><p>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p><p>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p><p>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p><p>(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p><p> 自由水:是以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p><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p><p>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p><p>(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p><p>2、无机盐</p><p>(1)存在形式:离子</p><p>(2)作用</p><p>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p><p>2+2+-(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p><p>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p><p>一、糖类</p><p>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p><p>2、分类</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p><p>分子脱氧核糖</p><p>(4种)分子含氮碱基(A、T、G、C)</p><p>1分子磷酸</p><p>核糖核苷酸分子核糖</p><p>(4种)分子含氮碱基(A、U、G、C)</p><p>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p><p>(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p><p>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p>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p><p>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p><p>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p><p>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p><p>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旺、施莱登提出“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p><p>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p><p>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p><p>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p><p>1、方法:</p><p>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p><p>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p><p>2、注意:</p><p>(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p><p>(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p><p>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p><p>“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p><p>(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p><p>(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p><p>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p><p>(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p><p>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p><p>一、细胞的类型</p><p>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p><p>胞。</p><p>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p><p>等真核生物的细胞。</p><p>二、细胞的结构</p><p>1.细胞膜</p><p>(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p><p>(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p><p>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p><p>(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p><p>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p><p>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p><p>(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p><p>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p><p>(2)细胞器:</p><p>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p><p>含少量DNA。</p><p> 叶绿体(膜):只存在于植物的中。类囊体上有色素,和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p><p> 内质网(膜):是,运输的通道。</p><p>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p><p>成有关。</p><p> 液泡(: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p><p> 核糖体(膜结构):合成的场所。</p><p>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p><p>★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p><p>★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p><p>★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p><p>★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p><p>★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p><p>★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p><p>4.细胞核</p><p>(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p><p>(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p><p>(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p><p>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p><p>(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p><p>(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p><p>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p><p>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p><p align="center"></p><p>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p>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p><p>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p><p>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p><p>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p><p>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p><p>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p><p>方法步骤:</p><p>(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p><p>(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p><p>(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p><p>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p><p>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p><p>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p><p>第一节 ATP和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