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1:09

心脏过劳原理类似瘦肉精 导致心肌细胞中毒

<p>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跑步机上突发心梗辞世,古月和高秀敏都是因为心梗而猝死。毫无疑问,人体“过劳死”无论是因哪种器官“罢工”,都会以心脏停止工作而宣告生命的终结。那么,“过劳”,对心脏有何影响呢?这个伴随人跳动一生的器官到底有无休息之时?</p><p>人体的心脏跳动次数是定数吗</p><p>只要人体能提供充足供血量心脏就会跳动</p><p>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莫过于心脏,心脏一旦停止工作,生命也意味着即将结束,一切的生理极限也意味着终结。但是,人体的心脏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跳动下去,它自身的运动也是有个极限的。曾经有些报道说,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是有定数的,跳完了就生命结束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p><p>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医生周悦告诉记者,一生中心脏跳动次数是没有限制的,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跳动的次数都不同,这跟人的生活环境有关,只要能提供足够人体运行的供血量就行。但是心脏跳动的频率是有一个极限的。</p><p>周悦说,每分钟心脏射出的血量可以用心脏的跳动次数乘以每次跳动的血量来计算。人体最快心跳极限一分钟220次,这时候的人已经濒临死亡,而运动员最慢一分钟40多次,这样的跳动数字能够满足人体的供血需求。超过这两个最快和最慢的数值,心脏就不能继续完成正常的搏血功能。</p><p>不过,当心脏停止运动后,也并不意味着人很快就死亡了,现代医学经常会用到电击方式,使得心脏恢复跳动。</p><p>为何有些人在使用电击后能够使心脏复苏呢?周悦说,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体内的酶已经紊乱,需要用电击打散紊乱的酶,重新建立原来正常的生物链,才能重新恢复心脏跳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四分钟后是极限,人体可能由于脑部无法得到血液、氧气而死亡。</p><p>儿茶酚胺会致心脏“过劳死”?</p><p>其原理类似于“瘦肉精”,导致心肌细胞中毒</p><p>南京的专家告诉记者,这与体内的“儿茶反应”有关系,如果人的情绪高涨持续太长时间,儿茶反应会释放出毒素,导致心脏骤停。说起这个道理,倒是与今年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主角还有点关系。</p><p>鼓楼医院心脏科主任、主任医师徐标告诉记者:“很多人说过劳死的心脏病,就是心肌梗死,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过度疲劳的患者,有的确实会突然发生心脏骤停的事情,但是,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心肌梗死,而是应激性心肌病,也叫球心病。与心肌梗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得了这个病的患者,血管完好无损,但是心脏停止跳动了。”</p><p>没有东西堵住血管,心脏为啥还是死机了?徐标说,我们身体内都有一种物质叫儿茶酚胺,这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对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时,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的收缩压增高,出现脉压变小的改变。“如果有人过度劳累,那么神经有时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会释放过多的该物质,导致心肌细胞中毒,人的心脏会停跳,发生过劳死。”</p><p>徐标笑着说,前段时间的“瘦肉精”跟“过劳死”的原理有点类似。瘦肉精就是一种兴奋类药物,该药能让猪兴奋起来,体内儿茶酚胺释放过多,能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但是这种东西吃多了,会让人也“兴奋”起来,心率就会失常。</p><p>“兴奋剂有很多种,但是逃不出两大类,一是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合成等,一种就是儿茶酚类药物,能让人过度兴奋起来,有运动员吃了含瘦肉精的药物,就被认为吃了违禁药物。”</p><p>瘦肉精是药物提高儿茶反应,而生活中,情绪的变化,以及繁忙的工作,都会促使儿茶酚胺释放过度。“所以心脏的保养,要一张一弛才最健康。”</p><p>人的心脏终其一生都不能休息吗</p><p>睡眠时间就是心脏的休息时间</p><p>心脏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停地跳动,难道心脏终其一生都不能休息吗?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田乃亮副主任告诉记者,人的心脏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24小时下来,每天要搏动10万次左右。一般来说夜间睡眠的时间,人的心脏其实是在休息,因为这时它跳动的速度非常慢。</p><p>既然说睡眠时心脏可以得到休息,那么充足的睡眠就显得弥足珍贵。而事实上,许多人的过劳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严重缺乏睡眠。</p><p>青年科学家胡可心,2023年38岁去世时,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熟悉胡可心的人,如此评价他平时的工作状态: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比如,他所在的声学所为照顾科研人员的身体,规定晚11点以后办公室必须熄灯。但如果没有人催,胡可心时常是一个通宵接一个通宵地工作。</p><p>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将是睡足6小时者的2倍。</p><p>专家告诉记者,睡眠不足也是过劳死患者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长期睡眠不足可构成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长期睡得过晚可导致人体生物钟规律紊乱,引起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大和心肌重构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在此基础上,容易造成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增高,并使得心肌梗塞、脑卒中的风险增加。</p><p>紧张、劳累因何会让心脏“停机”</p><p>免疫力低下让心脏容易遭受到侵犯</p><p>田乃亮告诉记者,长期工作负荷重的人群如果突然紧张,就会产生交感性兴奋,体内会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如果引起心脏血管收缩,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或者主动脉夹层,甚至是动脉瘤。</p><p>“我们有这样的案例,叫做应激性心肌病。最早发现在日本,典型的特点就是发病人群年轻化,大多在30到40岁之间,比如突然失去亲人,失业,病人突然应激,心电图的改变像是心肌梗塞,但是造影显示,血管是正常的,可心脏是扩大的,像个球。如果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就容易发生猝死。”田乃亮说。</p><p>另外,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病毒性感冒,侵犯到心脏,引起心肌炎。如果没有好好休息,就会引发恶果。南京市第一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个大学生,感冒了不以为意,还是继续打篮球,突然栽倒在篮球场上,经过诊断是这位大学生感冒后没有好好休息,打篮球一劳累患上了重症心肌炎,造成猝死。</p><p>白领为何患心脏病的几率高</p><p>强迫兴奋的措施会引发恶性的心律失常</p><p>田乃亮告诉记者,过度劳累的人通常都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他们为了节约时间经常进食快餐,而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久而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供血不足。另一方面,过劳死发生的根源和体内激素水平有关。为了使自己兴奋,精力充沛,很多白领长期喝咖啡或者抽烟,导致的结果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是个隐患,会引发恶性的心律失常。同时过度疲劳的人群会使防御体系不再灵敏,记忆力和准确度都有所下降,更易觉得累,人会变得抑郁沮丧。如果常年处于慢性压抑之下,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都会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大了。</p><p>“心脏的问题”抢救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这类病人发病前的症状不是太明显。田乃亮建议,如果说最近经常感到疲劳、胸闷、心慌、胸痛、出汗、全身乏力,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排除一下严重的心脏疾病。一旦感到胸部疼痛难忍,呼吸困难,一刻都不能耽误立即去医院。</p><p>过劳其实有征兆</p><p>有研究者认为,在以下28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p><p>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p><p>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p><p>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p><p>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p><p>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p><p>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p><p>7.经常头痛和胸闷</p><p>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p><p>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p><p>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p><p>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p><p>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p><p>13.喜欢吃油炸食品</p><p>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p><p>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p><p>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p><p>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p><p>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p><p>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p><p>20.星期天也上班</p><p>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p><p>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p><p>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p><p>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p><p>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p><p>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p><p>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p><p>28.长期压力大</p><p>预防过劳有对策</p><p>按生物钟作息,并且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否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p><p>强化三餐营养,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p><p>学会主动休息,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p><p>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p><p>善于劳逸结合,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p><p>坚持合理运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p><p>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脏过劳原理类似瘦肉精 导致心肌细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