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0:59

人教版高二生物下册第六章检测练习题

<p>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p><p>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p><p>B.在群落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p><p>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p><p>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p><p>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p><p>B.一定能固定CO2</p><p>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p><p>D.一定是植物</p><p>3.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代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p><p>A.动物都是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只有异养型</p><p>B.植物都是生产者,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p><p>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p><p>D.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p><p>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p><p>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p><p>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p><p>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的过程</p><p>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p><p>5.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p><p>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p><p>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p><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p><p>6.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p><p>A.群落甲               B.群落乙</p><p>C.群落丙               D.群落丁</p><p>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p><p>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p><p>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p><p>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p><p>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p><p>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p><p>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p><p>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p><p>9.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p><p>10.图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 )</p><p>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p><p>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p><p>11.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p>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p><p>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p><p>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p><p>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p><p>12.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p><p>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 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p><p>A.①③④                      B.①②③?</p><p>C.①②③④                  D.③④</p><p>13.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p><p>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p><p>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p><p>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p><p>1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p><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p><p>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p><p>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p><p>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p><p>15.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Ⅰ是初级消费者</p><p>B.Ⅳ为分解者</p><p>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p><p>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p><p>16.(2023•抚顺模拟)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p><p>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p><p>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p><p>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p><p>17.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p><p>图1</p><p>图2</p><p>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p><p>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p><p>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p><p>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p><p>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p><p>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p><p>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p><p>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p><p>19.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p><p>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p><p>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高二生物下册第六章检测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