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9:3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

<p>《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节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人体中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学生虽然每天都在排尿,但是对于排尿对人体的生理有什么样的作用,却知之甚少。</p><p>学生听到了这样的问题后,各小组进行了讨论,能够得一些准确的答案。例如,尿液的形成的血液循环有关系、排尿排出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学生对于这些很简单的问题已经能够解决,但是对于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还不能理解。这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出示了几个问题:</p><p>1、人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于哪里?</p><p>2、有机物分解除了产生能量还会产生些什么?</p><p>3、废物如何排除体外?</p><p>4、从不正常的尿液开始分析,尿液可能和什么有关?</p><p>5、根据书上内容,推测尿液形成的过程?</p><p>这个生理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这节课我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生理过程。</p><p>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画面显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来,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p><p>通过学习尿的形成的排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项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是学生正视生活中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知识理念。</p><p>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直接、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设置一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