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带答案)
<p>生物学是21世纪的主导科目。小编准备了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p><p>1.(2023浙江理综)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p><p>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p><p>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p><p>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p><p>【解析】 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调节的目的是维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天由于食物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减小。</p><p>【答案】 B</p><p>2.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p><p>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p><p>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p><p>【答案】 B</p><p>3.(202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p><p>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p><p>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p><p>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p><p>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p><p>【答案】 B</p><p>4.(2023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p><p>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p><p>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p><p>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p><p>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p><p>【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A项,甲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错误;B项,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若没有外力干扰,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故正确;C项,在火山岩上首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分解火山岩表层,形成细小颗粒,为苔藓提供可以附着生长的一层土壤,故正确;D项,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故正确。</p><p>【答案】 A</p><p>5.(2023潍坊模拟)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p><p>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p><p>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p><p>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p><p>【解析】 狐与鸟之间只有捕食的关系;细菌属于分解者,捕食链上无分解者,它不占有营养级别;重金属具有生物富集现象,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狐。</p><p>【答案】 A</p><p>6.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p>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p><p>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p><p>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p><p>D.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p><p>【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①代表呼吸作用。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p><p>【答案】 C</p><p>7.下列对某些动物进行控制的措施中,不涉及信息传递的是()</p><p>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驱赶飞机场上的鸟类</p><p>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p><p>C.农民用甲胺磷这种农药喷洒棉花,消灭棉铃虫</p><p>D.人们用人工合成的雌蛾的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然后消灭雄蛾</p><p>【解析】 A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B、D属于化学信息的利用,C是利用药物直接杀死害虫,不涉及信息传递。</p><p>【答案】 C</p><p>8.(2023北京东城调研)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p><p>A.群落甲B.群落乙</p><p>C.群落丙 D.群落丁</p><p>【解析】 根据图形中的信息可知,丁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而且各物种比例恰当,所以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该群落不易受到影响,D正确。</p><p>【答案】 D</p><p>9.(2023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p><p>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p><p>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p><p>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p><p>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p><p>【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项,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正确;B项,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而不是竞争,故错误;C项,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错误;D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故错误。</p><p>【答案】 A</p><p>10.(2023四平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p><p>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p><p>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p><p>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p><p>D.一块弃耕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p><p>【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栽种乔木可以使草地的物种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提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减少了草地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p><p>【答案】 B</p><p>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0分)</p><p>11.(26分)(能力挑战题)(2023山东济宁一模)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请回答:</p><p>(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p><p>(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p><p>(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__。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p><p>【解析】 (1)样方法只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昆虫,不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昆虫。(2)复合种植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比例增加,通过捕食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以及寄生在植食性害虫体内,使植食性昆虫数量下降。(3)山绿豆和荔枝对光照要求不同,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4)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不被同化,形成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5)腐生性昆虫为分解者。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p><p>【答案】 (1)不能 因为有的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p><p>(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p><p>(3)垂直结构</p><p>(4)见图</p><p>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p><p>(5)分解者 营养</p><p>12.(24分)(2023黄冈模拟)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订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p><p>(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p><p>(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越高。</p><p>(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2023 kJ,B种群的能量为1.2023 kJ,D种群的能量为1.2023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p><p>(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解析】 (1)向大气中过量排放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故各地的CO2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均产生影响。</p><p>(2)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③④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p><p>(3)C同化能量为5.2023-(1.3+1.5)108=2023kJ,故A获得的能量为2023kJ。</p><p>【答案】 (1)CO2 全球性</p><p>(2)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p><p>(3)3.202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p>(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即可)</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