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8:19

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第3~4章(附答案和解释)

<p>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以下是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生物网一直陪伴您。</p><p>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p><p>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p><p>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p><p>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p>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p><p>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p><p>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p><p>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p><p>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p><p>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p><p>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p><p>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p><p>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p><p>D.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p><p>4.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p><p>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p><p>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p><p>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p><p>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p><p>e点浓度</p><p>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p><p>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p><p>5.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曲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p><p>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p><p>B.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p><p>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p><p>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p><p>6.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p><p>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p><p>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p><p>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p><p>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p><p>7.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p><p>A.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p><p>B.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p><p>C.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p><p>D.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p><p>8.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p><p>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p><p>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p><p>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p><p>9.对下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p><p>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p><p>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p><p>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p><p>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p><p>10.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p><p>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p><p>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p><p>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p><p>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顶端)</p><p>11.2023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p><p>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p><p>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p><p>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p><p>12.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p><p>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p><p>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p><p>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p><p>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p><p>13.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节间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p><p>A. IAA比GA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明显</p><p>B. 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p><p>C. 图中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p><p>D. 可采用外加赤霉素的方法使幼嫩的矮小植株增高</p><p>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p><p>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p><p>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p><p>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p><p>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p><p>1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p><p>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p><p>C.纸层析法 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p><p>1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p><p>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p><p>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p><p>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p><p>17.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p><p>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p><p>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p><p>A.①②③ B.②③?</p><p>C.③④ D.①②③④</p><p>18.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p><p>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 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p><p>A.①④ B.②③</p><p>C.③④ D.①②</p><p>19.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B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p><p>20.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值变化曲线(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p><p>A.1~5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p><p>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p><p>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p><p>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p><p>21.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p><p>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p><p>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p><p>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p><p>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p><p>22.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p><p>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p><p>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p><p>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p><p>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p><p>2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p><p>24.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p><p>灌草丛针阔叶</p><p>混交林常绿</p><p>阔叶林针叶林</p><p>生产者固定</p><p>有机物的量</p><p>(t/hm2a-1)17.20236.20230.2023.50</p><p>总呼吸量</p><p>(t/hm2a-1)15.2023.20234.2023.98</p><p>叶面积指数2.2023.2023.766.63</p><p>植被干物质</p><p>的量(t/hm2)6.20237.20238.20234.74</p><p>(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p><p>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p><p>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p><p>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p><p>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p><p>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p><p>25.研究人员调查南方一个稻田群落,发现近30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稻田群落近30年来的变化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p><p>B.稻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将呈J型曲线增长</p><p>C.信息传递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不发挥作用</p><p>D.近30年来稻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所降低</p><p>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p><p>26.(10分)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花盆侧放在某一光照强度的地方;装置B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C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G、E,G、E表示近地侧,L、F,L、F表示远地侧)。请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具有使根向________弯曲生长的作用,其原因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用植物生长素调节机理解释,装置A、B幼苗茎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在装置C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若A、B为对照性实验,A、B实验探究的课题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所选的植物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该类实验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p><p>27.(14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p><p>据图回答:</p><p>(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由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p><p>(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p><p>(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p><p>(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8.(10分)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下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p><p>(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______________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p><p>(2)苔草的幼枝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将吸引许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_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其年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__________________。</p><p>(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p><p>29.(16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p><p>调查时间</p><p>调查项目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p><p>叶面积指数2.486.2023.2023.76</p><p>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p><p>总初级生产量</p><p>(t/hm2a-1)17.2023.20236.20230.81</p><p>净初级生产量</p><p>(t/hm2a-1)1.2023.2023.2023.00</p><p>(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请在右面坐标图中绘出生产者的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p><p>(4)下图是2023~2023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p><p>答案</p><p>1.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才能得到无子番茄;在太空中由于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植物的向光性原因: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比向光侧快,从而使植物表现为向光性,并没有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p><p>2.C [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效果加强。]</p><p>3.A [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的缘故;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而不是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p><p>4.C [茎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且促进生长较向光侧快,其浓度在bc之间;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一般处于抑制范畴,所以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芽的最适宜浓度比茎的小,而d大于c。]</p><p>5.D [燕麦横放,重力引起生长素向地侧多于背地侧,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背光侧多于向光侧,①上方照光以及重力影响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生长得快,弯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说明重力与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素分布量差别不大;③只受重力影响,④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弯向上生长,结合选项判断D对。]</p><p>6.A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不能促进种子萌发。]</p><p>7.C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才能达到目的,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注意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p><p>8.B [图1中,A中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中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B对;图2中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均直立生长;图3中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促进生长快,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p><p>9.B [单侧光刺激,引起e侧生长素浓度多于d侧,e侧促进作用比d侧促进作用快,结合图可确定B对。]</p><p>10.A [由图可确定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处理。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单侧光对实验没有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确定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p><p>11.A</p><p>12.A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要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确保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该实验不需要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各组形成相互对照。]</p><p>13.C [不加激素的一组为对照组,由图可知,加GA和IAA的茎段平均伸长量均大于未加激素的一组,且IAA促进植物生长作用更明显,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但不能确定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p><p>14.C [在标志重捕法中,若标志物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的值要偏大。若调查某种遗传病时,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发病率要高,这正是考生要特别区分的;调查患病率,应该进行社会调查,而如果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一般才进行家系调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就是要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这种处理接近理论值,不好判断是否比实际值大或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该随机取样,如果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会偏小。]</p><p>15.D</p><p>16.C [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p><p>17.A [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和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此该演替阶段所需时间相对较短。]</p><p>18.A </p><p>19.D [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B的环境中,由于B的生长速率大于A,因此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A将被淘汰。]</p><p>20.D </p><p>21.B [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1时间点防治最好。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甲为衰退型,乙为增长型。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强弱。]</p><p>22.C [由于有原来的植被存在,因此该群落形成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不是地衣。]</p><p>23.B</p><p>24.B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先增加后减少,由于叶面积指数与呼吸量呈正比关系。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植被干物质的量不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叶面积指数有关。]</p><p>25.D [稻田群落近30年来的变化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演替。稻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由于受到空间、食物等限制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信息传递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环境污染导致越来越不适合生物生存,因此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所降低。]</p><p>26.(1)地 在重力作用下G、G侧生长素分布多,根对生长素敏感,抑制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 (2)在重力作用下E、E侧生长素分布多,茎对生长素没有根敏感,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 (3)向小孔弯曲生长 (4)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或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一物种,长势相同的幼苗 单一变量原则</p><p>解析 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在重力作用下,根部近地侧(即图中的G、G)生长素分布多,根对生长素敏感,抑制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植物的茎背地生长是由于茎的近地侧(即图中的E、E)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多,茎对生长素不敏感,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由A、B装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的有无,观察指标为植物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表现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长素的运输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实验课题可表述为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的影响或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素运输的影响。为了确保单一变量,实验的植物应为同一种,且生长状况应相同。</p><p>27.(1)纤维素 纤维素酶 果胶 果胶酶</p><p>B是由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B (3)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 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降低</p><p>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后硬度的变化与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变化一致,与果胶水解产物变化相反,可见,其硬度的降低与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有关,而纤维素的降解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果胶的降解与果胶酶的活性有关。</p><p>B是由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B品种在成熟后,其硬度变化比较小,应耐贮运。</p><p>(3)从(1)的分析可以看出:果实成熟采摘后要减缓变软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适当降低温度,从而延缓果实软化。</p><p>(4)采摘后要使果实提前成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适当提高贮存的温度或用乙烯处理。</p><p>(5)果实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是因为叶绿素转变成了其他色素,从而含量降低。</p><p>28.(1) 月龄较小 施肥有利于幼枝的发生 (2)J 增长型</p><p>(3)①养殖或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 ②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p><p>解析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小的分枝成为优势,说明施肥有利于幼枝的发生。由于五趾跳鼠的食物来源充足,因此在短时间内将为J 型增长,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通过减少五趾跳鼠的食物来源和养殖或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等措施来限制五趾跳鼠的增长。</p><p>29.(1)次生演替 逐渐增加</p><p>(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正相关)</p><p>(3)(提示: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并连线)</p><p>(4)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p><p>(5)样方 空间上的分布(分层、或者生活区域、活动地域)</p><p>解析 该地区生物群落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所以为次生演替。从光能的截获率可以看出,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绘图时要注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并连线即可。通过分析柱形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对于植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同时还要关注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第3~4章(附答案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