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与细胞练习高二
<p>生物分子与细胞练习一、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p><p>1.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p><p>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浸染其他生物</p><p>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p><p>2.人体血液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 )</p><p>A.细胞 B.组织 C.分子 D.系统</p><p>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p><p>4.某生物从微观结构看,它无核膜和多种细胞器;从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看,它又是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种生物应该是( )。</p><p>A.大肠杆菌B.颤藻C.乳酸菌D.衣藻</p><p>.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右表中的数据。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O的比例差距说明动物体内糖类含量较少</p><p>B.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p><p>C.C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p><p>D.P的含量说明植物细胞膜的磷脂含量很低</p><p>6.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p><p>A.Fe、Mn、Zn、Mg B.Fe、Cu、Mn、Ca C.Zn、Cu、B、Mn D.Mg、Mn、Cu、Mo</p><p>7.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物的鉴定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p><p>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p><p>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p><p>D.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p><p>8.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N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的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 )。</p><p>A.a是核酸,b则是核苷酸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p><p>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苷酸</p><p>9.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对斐林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可直接滴加在苹果的切面上B.必须是新配制的</p><p>C.使用时应先混合均匀 D.由甲液和乙液组成</p><p>10.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p><p>A.细胞核中 B.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p><p>C.细胞质基质内 D.细胞核和细胞质内</p><p>11.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 )。</p><p>A.肽键B.肽链C.空间结构D.氨基酸结构</p><p>12.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主要来自( )。</p><p>A.食物中的蛋白质B.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p><p>C.脂质的转化D.自身蛋白质的分解</p><p>13.愈伤组织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进行显微镜检查,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以判断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p><p>A.一种氨基酸B.一种核糖核苷酸C.一种单糖D.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p><p>14.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p><p>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p><p>15.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其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p><p>A.5B.6C.7D.8</p><p>16.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p><p>A.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p><p>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p><p>17.最能体现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功能差异的是( )。</p><p>A.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p><p>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D.细胞的大小和形状</p><p>18.下列生物膜系统中,以出芽方式直接转化的膜结构是( )。</p><p>A.核膜和内质网膜 B.线粒体膜和细胞膜</p><p>C.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 D.内质网膜和细胞膜</p><p>19.某细胞能吸收物质Q,下列哪些实验结果能说明细胞对物质Q的吸收是以扩散作用为主的?( )</p><p>①当溶液中Q的浓度低于细胞中Q的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 ②只有在有氧时才会发生Q吸收 ③物质Q的吸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p><p>A.只有①和②能说明 B.只有②和③能说明</p><p>C.只有①和③能说明 D.①②③都不能说明</p><p>20.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甲和乙,甲在蒸馏水中放1 h,乙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放1 h,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合适?( )</p><p>A.甲不合适,乙刚好合适B.甲不合适,乙也不合适</p><p>C.甲合适,乙也合适D.甲合适,乙不合适</p><p>21.根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可判断( )。</p><p>A.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B.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p><p>C.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多少 D.细胞营养物质的多少</p><p>22.图综2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p><p>23.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p><p>A.膜的选择透过性B.细胞保持完整性</p><p>C.线粒体供能D.核内有遗传物质</p><p>24.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p><p>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中的活化能 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⑤本身数量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p><p>A.①④B.②③C.④⑤D.②⑤</p><p>25.绿色植物通过细胞呼吸合成的ATP通常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消耗的ATP多还是少?动物细胞呼吸所合成的ATP通常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消耗的ATP多还是少?( )</p><p>A.少,少B.多,多C.少,多D.多,少</p><p>26.在空气中含氧充足的环境里,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p><p>A.乳酸菌发酵 B.人体内局部组织进行无氧呼吸</p><p>C.蛔虫进行有氧呼吸D.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和二氧化碳</p><p>27.下列细胞的场所中不能产生CO2和ATP的是( )。</p><p>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p><p>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p><p>28.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p><p>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p><p>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p><p>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p><p>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p><p>2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其在细胞内的含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含量少而不稳定B.含量多而稳定</p><p>C.含量少而稳定 D.含量多而不稳定</p><p>30.生长期间的马铃薯,当块茎的一部分露出地面时,几天后就变成了绿色,这是由于( )。</p><p>A.生物体都有应激性B.马铃薯对温度的适应</p><p>C.发生可遗传的变异D.该部分细胞中形成了叶绿素</p><p>3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叶绿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p><p>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p><p>32.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 )。</p><p>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B.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p><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p><p>33.右图为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图综4催化效率是相符的。在下面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酶处于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长</p><p>B.酶处于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短</p><p>C.处于t2温度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热变性</p><p>D.处于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处于t2温度时的稳定</p><p>34.光照下正常生长的某绿色植物,若光照突然停止,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为(见下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含量。)( )。</p><p>35.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 )。</p><p>①高尔基体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p><p>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p><p>36.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p><p>A.DNA的自我复制B.自身的蛋白质合成</p><p>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D.是否出现星射线</p><p>37.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癌细胞是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所致</p><p>B.癌细胞膜糖蛋白含量降低,因而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癌症易复发</p><p>C.海拉细胞系说明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p><p>D.某些射线、化学物质或病毒可引发癌症,因而放疗法和化疗法不适用于癌症的治疗</p><p>38.右图是某细胞进行繁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P表示。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p><p>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P期紧接着L期</p><p>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含量相等</p><p>④M期的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p><p>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③</p><p>39.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该物质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的培养液培养。其中,A组加入某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p><p>A.促进细胞分化 B.促进细胞分裂</p><p>C.促进细胞衰老 D.促进细胞癌变</p><p>40.细胞一生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p><p>A.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B.分化、衰老、未分化、死亡</p><p>C.衰老、分化、未分化、死亡D.分化、未分化、衰老、死亡</p><p>二、简答题(共6题,50分)</p><p>41.(每空1分,共7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p><p>(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其生理过程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不同;</p><p>(2)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功能相似,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p><p>(3)⑧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⑨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⑩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⑩有4条肽链,57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个水分子;</p><p>(4)组成上述10种化合物的所有氨基酸所共有的结构是。(写出结构简式)</p><p>42.(每空2分,共12分)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请阅读下列关于线粒体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p><p>①在植物的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有变化,如冬小麦进入初冬时,其根尖分生区点和幼叶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增加;</p><p>②线粒体能不断改变在细胞中的位置,如在精细胞中是均匀分布的,随着精子的形成,大量移动到消耗ATP的颈部;</p><p>③在实验条件下,当培养液中的含氧量低时,线粒体就移动到细胞表面,当培养液中的含氧量高时,就移动到细胞内部均匀分布。</p><p>(1)根据材料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得出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p><p>(2)材料③表明是影响线粒体活动的一项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是。</p><p>(3)如果用化学药品抑制植物根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形成,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就会明显减少。那么这种化学药品在细胞中的作用部位可能是,导致矿质元素吸收明显减少的原因是。</p><p>43.(共7分)用含有钙离子、钾离子、镁离子的培养液(两组含量相同)分别培养两组大麦,一组在光下,另一组在黑暗中。48 h后测定培养液中几种离子的浓度见下表(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p><p>实验条件</p><p>水分消耗/mL</p><p>钙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p><p>光下</p><p>1 090</p><p>20237 179</p><p>黑暗</p><p>435</p><p>20235 113</p><p>(1)大麦在光下吸收 离子比吸收水快。(1分)</p><p>(2)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哪些?(6分)</p><p>44.(共10分)一同学为证明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p><p>0.5%的淀粉溶液2mL;②再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使各试管中溶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③再向1~5号试管分别加入0.5%的唾液,然后进行37 ℃恒温水浴;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只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p><p>(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 ℃恒温?(1分)</p><p>(2)3号试管加入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了什么?(1分)</p><p>(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如何调整?(1分)</p><p>(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1分)</p><p>(5)该同学在做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时,按如下方法操作:(6分)</p><p>①将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并且各注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10 mL;</p><p>②用滴管吸取少量肝脏研磨液,迅速滴入1号试管中;</p><p>③再用该滴管吸取少量的氯化铁溶液,迅速滴入2号试管中,作为对照实验;</p><p>④观察结果并验证:轻轻振荡2支试管,使管内物质混合均匀,仔细观察发现1号试管内先有气泡逸出,但速率较慢;2号试管的气泡虽然后产生,但速度快、气泡多。如果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在1号和2号试管的管口,发现2号试管口的卫生香燃烧得更猛烈。请问:该同学所做的实验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问题可能出在哪里?</p><p>45.(每空1分,共6分)2023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得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进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胡萝卜植株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附:胚状体即等同于植物种子的胚的结构。)</p><p>(1)过程③由细胞团形成胚状体要经过 过程,其结果是。</p><p>(2)过程②③④在生物技术中称为 。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和必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和 。</p><p>(3)由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证明了 。</p><p>46.(共8分)左下图为一项实验装置,用以测量种子萌发时,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每隔一固定时间,即调校X与Y臂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右下图所示。</p><p>(1)每次量度气体容积前要调校液面水平的目的是 。(1分)</p><p>(2)在6h内气体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分)</p><p>(3)种子仍能生存,而曲线于第10小时后保持平行不变,原因是 。(2分)</p><p>(4)试为此项实验提供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与此实验不同的是 ,结果是 。(1分)</p><p>(5)如果采用带叶的幼苗来代替萌发的种子做上述实验,要对试管进行的处理是 ,(1分)其目的是 。(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