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8:12

高二生物练习综合练习

<p>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p><p>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正确的叙述是</p><p>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p><p>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p><p>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p><p>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p><p>2.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p><p>A.都是DNA B.都是RNA C.是DNA或RNA D.是DNA和RNA</p><p>3.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p><p>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p><p>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p><p>4.正常情况下人体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p><p>A.初级卵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极体</p><p>5.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p><p>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p><p>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p><p>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p><p>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p><p>6.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的男孩。该男孩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p><p>A.母亲 B.外祖母 C.祖母 D.外祖父</p><p>7.正常情况下,人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p><p>A.22+X B.22+Y C.44+XY D.44+XX</p><p>8. 等位基因A和a的最本质区别是:</p><p>A. 基因A、a依次控制显隐性性状 B. A对a起显性作用</p><p>C. 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D. 在减数分裂时基因A与a分离</p><p>9.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主要是由于生物具有</p><p>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p><p>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p><p>10.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p><p>A B C D</p><p>11.YyRR的基因型个体和yyRr基因型个体相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子代的表现型理论比为:</p><p>A 1:1 B 3:1 C 1:1:1:1 D 9:3:3:1</p><p>12.在某家族遗传病系谱下图中,若Ⅲ7 与Ⅲ8结婚,则子女</p><p>患病概率为:(阴影斜线表示患者,其余正常)</p><p>A.1/2 B.1/3</p><p>C.2/3 D.1</p><p>13. 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p><p>C.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 D.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p><p>14.右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p><p>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p><p>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p><p>15.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p><p>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p><p>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p><p>16.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3个生理过程如右图所示,过程①②③分别为</p><p>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p><p>B.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p><p>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p><p>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p><p>17.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分别是</p><p>A. 4、8、8 B. 4、8、16 C. 4、0、8 D. 16、32、32</p><p>18.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p><p>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p><p>19.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p><p>A.21%、12% B.30%、24% C.34%、12% D.58%、30%</p><p>20.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p><p>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p><p>21.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是</p><p>A.1/4 B.3/8 C.7/16 D. 9/16</p><p>2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下列与之无关的是</p><p>A.碱基的种类与配对方式 B.碱基的排列顺序</p><p>C.碱基的数目 D.碱基的比例</p><p>23.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p><p>A. 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对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p><p>B.将一个被15 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 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p><p>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p><p>D.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上述碱基比例在其互补单链中也是0.4</p><p>24.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p><p>A.缬氨酸(GUA) B.组氨酸(CAU) C.酪氨酸(UAC) D.甲硫氨酸(AUG)</p><p>25. 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p><p>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p><p>26.甲地区的油菜,籽大抗性差,乙地区的油菜,籽小抗性强,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技术是</p><p>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p><p>2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p><p>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p><p>C.21三体综合症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p><p>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p><p>28.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用其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是</p><p>A.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 B.多倍体,营养物质含量高</p><p>C.单倍体,高度不育 D.单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21条染色体</p><p>29.已知某mRNA的碱基中,U占20%,A占10%,则它的模板基因中胞嘧啶占</p><p>A. 25% B. 30% C. 35% D. 70%</p><p>30.对下列有关育种方式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p><p>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p><p>B.杂交育种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p><p>C.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p><p>D.多莉羊的诞生是利用了诱变育种的原理</p><p>3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学</p><p>3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p><p>A. 基因、染色体、细胞 B. 细胞、物种、生物圈</p><p>C. 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 物种、种群、生态系统</p><p>33.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p><p>A. 高杆抗病小麦与矮杆不抗病小麦杂交</p><p>B.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p><p>C. 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p><p>D. 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p><p>34.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p><p>A. 提取生物体DNA分子 B. 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p><p>C.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 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p><p>35.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应是</p><p>A. 只含一个染色体 B. 只含一个染色体组</p><p>C. 染色体数是单数 D. 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p><p>36.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p><p>A.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导致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p><p>B. 在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前,病菌不具有抗药性</p><p>C. 病菌对抗生素进行自然选择,突变为有抗药能力的病菌</p><p>D. 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p><p>3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p><p>B.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p><p>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p><p>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p><p>38.2023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转基因生物。此句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p><p>A.进行复制 B.控制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p><p>C.进行转录 D.合成人的生长激素</p><p>39.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p><p>A.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期间</p><p>B.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p><p>C.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p><p>D.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p><p>40.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p><p>A.它们的食量要相同 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p><p>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能育后代</p><p>41.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p><p>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的</p><p>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完成的</p><p>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p><p>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p><p>42.下列对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p><p>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p><p>C.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组数也可能有三个</p><p>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含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p><p>43.通常情况下,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这是因为</p><p>A.基因发生了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p><p>C.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D.染色体配对紊乱</p><p>4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p><p>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p><p>B.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p><p>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p><p>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可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p><p>4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p><p>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高</p><p>C.有性生殖的个体,基因突变不一定遗传给子代</p><p>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的突变是定向的</p><p>46.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p><p>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感锈病(t)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该过程(1)(2)(3)是杂交 B、过程(4)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p><p>C、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2)有减数分裂</p><p>47.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p><p>A.18+XY B.18+YY C.9+X或9+Y D.18+XX或18+YY</p><p>48.科学家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在棉花细胞中抗虫基因经过修饰后得以表达。下列叙述的哪一项不是这一技术的理论依据?</p><p>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p><p>B.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p><p>C.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与棉花细胞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p><p>D.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有共同的原始祖先</p><p>49.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p>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p><p>C.种内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p>50.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p><p>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p><p>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p><p>二、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p><p>51.(6分)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关的概念:</p><p>(1)填写有关内容:</p><p>① ②</p><p>③ ④</p><p>(2)由A、T、C参与构成的①和⑥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多少种?</p><p>(3)②发生的主要场所</p><p>52.(6分)假设右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1)该细胞的名称是 ,处于 期。</p><p>(2)该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p><p>(3)若②上带的基因B,⑤上的相同位点上出现的基因为b,其原因可能是 。</p><p>(4)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称为 。</p><p>(5)这种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个。</p><p>53.(6分)下图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某时期的图解,据图回答:</p><p>(1)该图表示遗传信息的 _________过程, 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____。</p><p>(2)该过程的模板是[ ]_____________。</p><p>(3)图中[①] ,其上有 个碱基。</p><p>(4)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 。</p><p>54.(6分)如图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p><p>(1)图中所示形成的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原因</p><p>是 。</p><p>(2)CFTR蛋白结构的异常,影响了</p><p>(运输方式),使细胞膜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p><p>细胞膜的 受到影响,通透性改变。</p><p>(3)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基因能通过控制</p><p>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p><p>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p><p>进而控制性状。</p><p>(4)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校高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调查人类囊性纤维病等遗传病发病率的实践活动,下列错误的做法是 。</p><p>A.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B.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p><p>C.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p><p>55.(7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p><p>(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2023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理论上为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p><p>(2)过程⑤常采用 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p><p>(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 。</p><p>56.(10分)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数占50%。</p><p>(1)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_。</p><p>(2)这个种群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占_________, 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p><p>(3)这一种群如果连续自交多代,它是否进化?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 _____。</p><p>(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p><p>57.(9分)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物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的F1植物,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p><p>(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p><p>(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①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②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生物练习综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