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设计
<p>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为此优学生物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设计,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p><p>教学目标</p><p>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p><p>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p><p>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p><p>教学重点和难点</p><p>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p><p>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p><p>课前准备</p><p>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p><p>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p><p>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p><p>教学设计</p><p>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p><p>第一课时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感官 根据问题讨论,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官感知外界环境的情况。 精心编排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叙述出人体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主要器官。</p><p>眼球的结构 观察瞳孔在光亮和黑暗环境中的变化,对比曲度不同的放大镜聚光情况的区别,探究凸透镜成清晰图像的条件,对比总结眼球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介绍眼球的各个结构,帮助学生对比总结。</p><p>第二课时 近视的成因和矫正 更换不同曲度的凸透镜,探究成像位置的改变,对比总结近视的成因。尝试寻找矫正的办法。 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p><p>用眼卫生 调查学校里的近视情况,讨论什么是卫生的用眼习惯</p><p>第三课时 耳的结构和功能和听觉的形成 感受振动产生声音,鼓膜的振动,观察听小骨的模型,描述声音在耳中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总结。</p><p>用耳卫生 讨论引起耳聋的原因,以及保护听觉的措施 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p><p>教学过程设计</p><p>第一课时:</p><p>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p><p>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p><p>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p><p>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p><p>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p><p>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p><p>学生:触觉、听觉、视觉。</p><p>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p><p>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p><p>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p><p>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p><p>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p><p>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p><p>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p><p>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p><p>学生:晶状体</p><p>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p><p>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p><p>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89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p><p>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p><p>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p><p>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p><p>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p><p>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p><p>希望为大家提供的<strong>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设计</strong>,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优学生物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