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5:22

高二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p>教学目标</p><p>一、知识方面</p><p>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p><p>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p><p>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p><p>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p><p>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p><p>6、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p><p>二、能力方面</p><p>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p><p>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p><p>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p><p>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p><p>教学建议</p><p>教材分析</p><p>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p><p>1、呼吸作用的概念</p><p>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p><p>2、有氧呼吸</p><p>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p><p>接着教材给出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阐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p><p>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p><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p><p>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这个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p><p>3、无氧呼吸</p><p>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p><p>然后教材对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又做了补充说明;同时教材还用小号字对有氧呼吸的进化做了简要的介绍。</p><p>教师在这里应补充无氧呼吸与发酵这一组学生易混淆的概念。</p><p>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p><p>教材是以图表结合讲述的形式,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进行了比较。</p><p>5、呼吸作用的意义</p><p>教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呼吸作用的意义,其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二,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这里教师有必要对呼吸的意义作适当的补充,如: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现对生物进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