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4:25

浅议思趣味教学

<p>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初中生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趣味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这些试题,就是利用学生兴趣的典型。</p><p>一、试题再现</p><p>例1.(2023·唐山)从“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中,可知柳树可以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p><p>A.嫁接B.扦插C.地下茎繁殖D.组织培养例2.(2023·泰州)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A.外骨骼B.皮肤C.翅D.细胞膜例3.(2023·唐山)“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p><p>A.净化空气B.过滤尘埃C.降低噪声D.涵养水源例4.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绕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p><p>(1)自然界是由 和非生物组成的。</p><p>(2)短文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动物有哪些?</p><p>(3)在所描述的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哪些?</p><p>(4)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说明木莲属于种子植物中的植物。</p><p>(5)在百草园中,影响黄蜂生存的因素有和;前者包括和等;后者包括、和人等。</p><p>A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B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C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D .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7)鸣蝉要生存就离不开树木和土地,说明生物必须依赖而生存。</p><p>例5.(2023·咸宁)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红帐子指的是A.果皮 B.种皮 C.种子 D.胚</p><p>例6.(2023·郴州)根据下图的漫画寓意,请判断,到底是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谁应该成为被告?(图略)</p><p>A人类B天鹅C害虫D自我狡辩的癞蛤蟆例7.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p><p>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p><p>(l)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p><p>(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p><p>(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p><p>(4)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p><p>答案:例1:B 例2:A 例3:D 例4:(1)生物(2)菜、皂荚树、桑葚、树、菜花、乌、木莲、覆盆子;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3)叫天子(云雀)(4)被子(5)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空气 水 动物 植物(6)B (7)一定的环境 例5:B 例6:A 例7:(1)口腔 (2)胃 (3) 小肠 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了(4)大肠二、试题特点。</p><p>以上试题生鲜有趣,富有亲切感。试题分别以学生熟知的诗词、成语、谚语及文学作品为切入点,用谜语、童话、漫画创设情境,活泼、生动,小巧实用,富有想象力和人文品位,通俗易懂。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有效地理解掌握所涉及的生物知识。</p><p>三、教学建议</p><p>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开展趣味教学。具体如下:</p><p>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生物教学中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在课堂中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p><p>2.巧用诗词、成语,提高学习兴趣。</p><p>在初中生熟悉的古诗文中,有关于动植物的生动描写的佳句,小学语文教材及初中生熟知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与生物相关的内容。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p><p>3.介绍趣闻、趣事,增强学习兴趣。</p><p>在生物世界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开始时用3~5分钟时间,利用幻灯片、投影等介绍一些与课堂相关的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结合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难以掌握的知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p><p>4.提高语言的艺术性,调动学习兴趣。</p><p>学生对某门课的兴趣,往往始于对任课教师的喜爱,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语言魅力,教师的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语言来渲染气氛,能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议思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