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2:54

2023初一年级生物下册试卷: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p>想要学好生物,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2023初一年级生物下册试卷,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p>1.人口增长的趋势</p><p>(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p><p>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2023年时增加到20亿。从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到2023年时达到65亿,2023年已突破70亿。</p><p>(2)我国人口增长趋势</p><p>阅读下表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分析人口增长趋势。</p><p>年代(公元)人口数(亿)年代(公元)人口数(亿)</p><p>20.2023495.42</p><p>2023.48 20236.72</p><p>20230.2023698.07</p><p>20230.2023799.75</p><p>20232.20232023.27</p><p>20234.20232023.58</p><p>20234.20232023.35</p><p>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是2023~2023年。</p><p>我国 从 2023~2023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p><p>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202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是因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p><p>【例1】资料显示,我国从2023~2023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分析其原因发现,在这段时间里,我国()。</p><p>A.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B.国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p><p>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以上都是</p><p>解析:</p><p>A2023年新中国成立后,战争停止,人民生活安定。同时到2023年这段时间里,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p><p>B</p><p>C</p><p>D</p><p>答案:D</p><p>2.人口增长的影响</p><p>(1)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p><p>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之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p><p>人口过快增长还对有限的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带来威胁。</p><p>(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p><p>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如果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p><p>(3)人口增长对发展的影响</p><p>人口增长使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综合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生活空间拥堵等等。</p><p>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世世代代都有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和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p><p>【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制地增长人口 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③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④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p><p>A.①②③④ B.①②③</p><p>C.②③④ D.①③④</p><p>解析:</p><p>A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类的生活依赖于周围的环境,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甚至会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口过度增长,可能 会出现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所以,即使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也不能无限度地增长。</p><p>B</p><p>C</p><p>D</p><p>答案:C</p><p>3.计划生育</p><p>(1)计划生育的目的。</p><p>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p><p>(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p><p>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p><p>(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p><p>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p><p>【例3】关于计划生育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p><p>B.人口太多,国家负担太重</p><p>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p><p>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p><p>解析:</p><p>A我国提倡的计划生育措施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p><p>B人口太多,国家负担太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p><p>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是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p><p>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p><p>答案:D</p><p>4.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p><p>(1)晚婚。</p><p>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即女的满23周岁,男的满25周岁结婚就属于晚婚。</p><p>(2)晚育。</p><p>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初育年龄是指妇女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即女的满23周岁后十个月生育的算晚育。</p><p>(3)晚婚、 晚育的意义。</p><p>①有利于控制人口的增长;</p><p>②有利于学习和工作;</p><p>③有利于青年的身体健康;</p><p>④有利于家庭幸福;</p><p>⑤有利于子女的发育成长。</p><p>(4)少生。</p><p>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即少生。少生能稳定低生育水平。</p><p>(5)优生。</p><p>①优生的含义。</p><p>优生起源于英国,意思为健康遗传。主要是研究如何用有效手段降低胎儿缺陷发生率。现在优生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政策,其主要的内容是控制先天性疾病新生儿,以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p><p>②优生的措施。</p><p>我国开展优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 断等。</p><p>(6)少生和优生的意义。</p><p>少生,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可以减少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质。</p><p>【例4】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是()。</p><p>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p><p>解析:</p><p>A晚婚、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p><p>B</p><p>C少生能减少人口的数量,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p><p>D优生能提高人口的素质,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没有直 接关系。</p><p>答案:D</p><p>5.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例</p><p>(1)滥伐森林</p><p>①森林对环境的影响。</p><p>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部分林副业产品,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p><p>②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和后果。</p><p>乱砍滥伐、过度开采是森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其后果可导致水土流失、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土地荒漠化等。</p><p>③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p><p>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等。</p><p>(2)大气污染</p><p>人类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其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p><p>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p><p>②下酸雨: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p><p>③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作热岛效应。</p><p>④温室效应: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能够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形成温室效应。</p><p>(3)太湖水污染</p><p>①太湖水污染的原因。</p><p>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排入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形成恶性循环。</p><p>②治理措施。</p><p>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节约资源,减少垃圾等措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 营养化。</p><p>(4)鸟类的减少</p><p>①鸟类是人类的朋友。</p><p>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可供观赏,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p><p>②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p><p>鸟类种群数量减少主要以人类的干涉、破坏为主。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使鸟类无家可归。加上人们的大肆捕杀导致鸟类的数量减少。</p><p>网捕是最常见的捕鸟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采用毒素、夹套的方式捕鸟。</p><p>【例5-1】近年来,黄河下游地区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的河段也上移,其主要的原因是()。</p><p>A.地球的温室效应</p><p>B.上游用水增多</p><p>C.上游 地区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降水量减少</p><p>D.地壳运动频繁</p><p>解析:</p><p>A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黄河上游的植被面积大量减少,水土大量流失,气候条件逐渐恶劣,降水量逐年减少,导致黄河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的河段也上移。</p><p>B</p><p>C</p><p>D</p><p>答案:C</p><p>【例5-2】 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p><p>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p><p>B.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p><p>C.树木的大量砍伐</p><p>D.海洋石油的开采</p><p>解析:</p><p>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不能影响东海的水域环境。</p><p>B赤潮也叫红潮,是某些微小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和水质恶化的自然现象。赤潮的发生是由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引起的环境污染造成的。</p><p>C</p><p>D</p><p>答案:B</p><p>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实例</p><p>(1)植树造林</p><p>植树造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p><p>建国初期,主要是在东北西部、河北西部、河南东部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同时在全国各地开展封山育林。2023年开始建立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体系等。</p><p>(2)保护鸟类</p><p>将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后,将它放归大自然,属于保护鸟类的行为。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鸟类的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保护鸟类应该从我做起。</p><p>(3)建立自然保护区</p><p>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对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主要就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例如为保护完整生态系统而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珍稀动物大熊猫而建立的四川卧龙和 王朗自然保护区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p>【例6】2023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p><p>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发展当地的旅游业</p><p>C.保护当地古建筑 D.发展当地养殖业</p><p>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p><p>答案:A</p><p>7.生物入侵</p><p>(1)含义。</p><p>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p><p>(2 )生物入侵的危害。</p><p>①会严重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p><p>②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p><p>③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p><p>④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p><p>【例7】生物入侵是指()。</p><p>A.饲养当地的野生动物</p><p>B.改良和培育动植物新品种</p><p>C.生物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而造成的严重危害现象</p><p>D.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p><p>解析:</p><p>A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如,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由于在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变成野兔,在适宜的环境中,加上没有天敌,野兔大量繁殖,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p><p>B</p><p>C</p><p>D</p><p>答案:C</p><p>8.了解三北防护林</p><p>(1)防护林规模。</p><p>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规划范围包括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 400万,总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建设范 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 480千米,南北宽560~1 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p><p>(2)意义。</p><p>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p><p>【例8】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p><p>A.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p><p>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p><p>C.植树造林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p><p>D.植树造林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p><p>解析:</p><p>A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面积较少,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植树造林对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有积极的意义。从生物圈的角度看,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p><p>B</p><p>C</p><p>D</p><p>答案:C</p><p>9.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p><p>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素。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 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控制自己的发展和活动,人和自然才能和谐发展。</p><p>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应该严格保护,但相当数量的湿地已经开垦为耕地,特别是水稻田人工湿地。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应该严格保护的。但森林同时又是以木材为主的一系列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可以也应该合理经营利用的,而且通过科学的培育措施,应该越用越好。除了少数需严格保存的自然保护区之外,合理地采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要把森林的保护和经营利用更好地协调起来,否则的话,会造成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p><p>【例9】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城市沙尘暴日益严重。下列行为不会造成沙尘暴的是()。</p><p>A.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p><p>B.草原过度垦殖、放牧,植被遭到破坏</p><p>C.由于城市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p><p>D.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p><p>解析:</p><p>A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等因素有关。所以,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加速生态逆转是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p><p>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草原能防止水土流失,所以育林育草有利于减少沙尘暴的发生。</p><p>B</p><p>C</p><p>D</p><p>答案:D 文章</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初一年级生物下册试卷: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