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2:45

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模拟考试题精选

<p>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以下是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模拟考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生物网一直陪伴您。</p><p>一、选择题(共40个,前3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2分,共50分)</p><p>1.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p><p>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p><p>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和淋巴</p><p>2.将人体血液置于9%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p><p>A.质壁分离 B.正常状态</p><p>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p><p>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p><p>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p><p>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p><p>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p><p>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p><p>C.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p><p>5.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p><p>A.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液 D. 淋巴液</p><p>6.下列各项中能被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p><p>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入胃中</p><p>C. 静脉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p><p>7.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p><p>8.血液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的组成都是</p><p>A.一种强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 B.一种强酸和相应的一种弱碱盐</p><p>C.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弱碱盐 D.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p><p>9.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p><p>A.多吃蔬菜 B.多喝豆浆 C.多吃馒头 D.多喝水</p><p>10.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内吸收氨基酸</p><p>A.淋巴 B.组织液 C.血液 D.血浆</p><p>11.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正确的是</p><p>A.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B.膜上电位的迅速变化</p><p>C.类似电线中的电流传导 D.化学物质的传递</p><p>12.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值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p><p>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p><p>1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p><p>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p><p>14.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p><p>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p><p>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p><p>15.促进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p><p>A.血糖含量升高 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p><p>C.生长激素的含量增高 D.下丘脑通过神经的调节</p><p>16.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p><p>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p><p>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p><p>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p><p>17.大脑皮层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p><p>A.听觉功能 B.视觉功能</p><p>C.语言功能 D.运动功能</p><p>18.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受刺激位点内外的电位分别是</p><p>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p><p>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 内正外负;内正外负</p><p>19.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p><p>①突触小体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④轴突</p><p>A.④①②③ B. ①②③④</p><p>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③①</p><p>20.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p><p>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p><p>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p><p>21.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p><p>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项、B项和C项</p><p>22.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p><p>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p><p>B.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p><p>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p><p>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p><p>23.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p><p>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p><p>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p><p>24.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p><p>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p><p>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p><p>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p><p>25. 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第一次捕获并作标记20只,一个月后捕获田鼠20只,其中有标记的田鼠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是</p><p>A.50只B.400只C.160只D.28只</p><p>26.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是</p><p>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p><p>27. 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23年,美国需要2023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p><p>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p><p>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p><p>28. 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可能呈J型增长</p><p>A.当食物受到限制时</p><p>B.在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远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p><p>C.在一个没有捕食者的生态系统中</p><p>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p><p>29. 在某一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那么不可能出现的是</p><p>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p><p>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p><p>30. 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p><p>A.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B.艾滋病</p><p>C.过敏性鼻炎 D.系统性红班狼疮</p><p>31. 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p><p>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p><p>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p><p>32. 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可作为</p><p>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神经中枢</p><p>33. 在切除甲状腺10天后,物质代谢能力下降的老鼠的血液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激素是</p><p>A.胰岛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素 D.甲状腺激素</p><p>34.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p><p>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p>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p><p>35.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p><p>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p><p>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p><p>C.人发生过敏反应时,一般情况下1结构的通</p><p>透性会升高</p><p>D.A液中的O2进入3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p><p>36.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p><p>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p><p>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p><p>37. 神经递质的储存和释放过程是</p><p>A.由突触小泡直接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由高尔基体直接释放到突触间隙中</p><p>C.由突触小泡出来后经突触间隙释放到前膜 D.由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后由前膜释放</p><p>38. 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除草,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p><p>A.用生长素培育无籽番茄 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p><p>C.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 D.雪松保持塔型的树</p><p>39. 下列与激素有关的一组是</p><p>①果树整枝修剪 ②中耕松土 ③家禽家畜的阉割</p><p>④生产无籽西瓜⑤移栽花卉时常带土移栽 ⑥生产无籽番茄</p><p>A.①⑤⑥ B.①②③ C.①③⑥ D.③④⑥</p><p>40. 将4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物,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条的是</p><p>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p><p>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p><p>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p><p>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p><p>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个题,50分)</p><p>41.(10分)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p><p>(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p><p>(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p><p>(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2.(10分) 下图示燕麦幼苗(胚芽鞘)进行向光性试验,图中(A)放在暗箱中,(B)放在一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面一侧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E)在尖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p><p>(2)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p><p>(3)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p><p>(4)A.C的实验组合可得出的结论是 。</p><p>43.(12分)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p><p>(1)图中TRH是 激素, B是肾上腺激素。</p><p>(2)寒冷环境中 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p><p>(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来源:Ks5u.com]</p><p>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p><p>(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p><p>是 ,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p><p>(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p><p>44.(18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p><p>(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p><p>(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p><p>(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p><p>(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p><p>高二生物答案</p><p>15 ABCAA 610 CCCBB 2023 BADCA 2023 ACBAB</p><p>2023DBBAA 2023BBBDB 2023BCBDC 2023 CDDCA</p><p>41. (1)s d(2)b (3)食物充足又无天敌 (4)食物减少,天敌增加</p><p>42.?(1)A (2)B.D.F B.F</p><p>(3)C.E</p><p>(4)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生长</p><p>43.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p><p>(2)上升</p><p>(3)减少 反馈调节</p><p>(4)骨胳肌不由自主的战栗</p><p>(5)神经调节和体液(或激素)调节</p><p>44. (1)②③ (2) 6</p><p>(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p><p>(4)二氧化碳、尿素等 (5)核糖体 ②③④</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模拟考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模拟考试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