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精选
<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p><p>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优学生物网分享了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供您参考!</p><p>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p><p>目前,许多学校采用周考、月考制度,再加上期中、期末考试,考试十分频繁。对学生来说,这有利于加速学生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加速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考试和试卷分析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正常的教学有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类考试试卷进行科学、及时地分析,以便去诊断和审视当前的教与学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教与学寻求更加有效、更加高效的对策等。为此,我们对我校高二期末生物考试试卷进行了抽样分析,以期对我们今后的教与学有所启示。</p><p>1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p><p>1.1 数据收集</p><p>数据来源于舒城中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五个理科班期末考试生物考试卷,试卷试题包括选择题(30题)和非选择题(5大题)两大类。在一千多名考生的答卷中,我们随机抽样189份,并对所有试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具体数据见表一和表二。</p><p>表一选择题答题情况</p><p>题号</p><p>样本数(份)</p><p>错题数(份)</p><p>实际得分(分)</p><p>1</p><p>189</p><p>157</p><p>64</p><p>2</p><p>189</p><p>76</p><p>226</p><p>3</p><p>189</p><p>25</p><p>328</p><p>4</p><p>189</p><p>13</p><p>352</p><p>5</p><p>189</p><p>35</p><p>308</p><p>6</p><p>189</p><p>44</p><p>290</p><p>7</p><p>189</p><p>33</p><p>312</p><p>8</p><p>189</p><p>36</p><p>306</p><p>9</p><p>189</p><p>113</p><p>152</p><p>10</p><p>189</p><p>47</p><p>284</p><p>11</p><p>189</p><p>48</p><p>282</p><p>12</p><p>189</p><p>96</p><p>186</p><p>13</p><p>189</p><p>111</p><p>156</p><p>14</p><p>189</p><p>14</p><p>350</p><p>15</p><p>189</p><p>15</p><p>348</p><p>16</p><p>189</p><p>20</p><p>338</p><p>17</p><p>189</p><p>87</p><p>204</p><p>18</p><p>189</p><p>81</p><p>216</p><p>19</p><p>189</p><p>7</p><p>364</p><p>20</p><p>189</p><p>106</p><p>166</p><p>21</p><p>189</p><p>28</p><p>322</p><p>22</p><p>189</p><p>36</p><p>306</p><p>23</p><p>189</p><p>5</p><p>368</p><p>24</p><p>189</p><p>59</p><p>260</p><p>25</p><p>189</p><p>13</p><p>352</p><p>26</p><p>189</p><p>44</p><p>290</p><p>27</p><p>189</p><p>23</p><p>332</p><p>28</p><p>189</p><p>22</p><p>334</p><p>29</p><p>189</p><p>5</p><p>368</p><p>30</p><p>189</p><p>90</p><p>198</p><p>表二非选择题答题情况</p><p>题号</p><p>样本数(份)</p><p>错题数(份)</p><p>实际得分(分)</p><p>2023</p><p>189</p><p>7</p><p>182</p><p>2023</p><p>189</p><p>116</p><p>73</p><p>2023</p><p>189</p><p>24</p><p>165</p><p>312</p><p>189</p><p>23</p><p>166</p><p>2023</p><p>189</p><p>60</p><p>129</p><p>2023</p><p>189</p><p>87</p><p>102</p><p>2023</p><p>189</p><p>3</p><p>186</p><p>2023</p><p>189</p><p>70</p><p>119</p><p>2023</p><p>189</p><p>83</p><p>106</p><p>322</p><p>189</p><p>25</p><p>164</p><p>323</p><p>189</p><p>83</p><p>106</p><p>2023</p><p>189</p><p>13</p><p>176</p><p>2023</p><p>189</p><p>6</p><p>183</p><p>2023</p><p>189</p><p>12</p><p>354</p><p>2023</p><p>189</p><p>32</p><p>314</p><p>2023</p><p>189</p><p>59</p><p>260</p><p>2023</p><p>189</p><p>84</p><p>210</p><p>2023</p><p>189</p><p>48</p><p>282</p><p>2023</p><p>189</p><p>112</p><p>154</p><p>2023</p><p>189</p><p>97</p><p>92</p><p>2023</p><p>189</p><p>104</p><p>85</p><p>341</p><p>189</p><p>48</p><p>141</p><p>342</p><p>189</p><p>12</p><p>177</p><p>2023</p><p>189</p><p>95</p><p>94</p><p>2023</p><p>189</p><p>91</p><p>98</p><p>344</p><p>189</p><p>103</p><p>86</p><p>351</p><p>189</p><p>27</p><p>162</p><p>2023</p><p>189</p><p>8</p><p>181</p><p>2023</p><p>189</p><p>58</p><p>131</p><p>2023</p><p>189</p><p>76</p><p>113</p><p>2023</p><p>189</p><p>126</p><p>63</p><p>2023</p><p>189</p><p>86</p><p>103</p><p>354</p><p>189</p><p>10</p><p>179</p><p>355</p><p>189</p><p>9</p><p>180</p><p>1.2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p><p>运用Excel 2023软件和难度系数公式(难度系数=实际得分/应得分数)对每小题的难度系数和整体难度系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p><p>2结果</p><p>表三选择题错误率与难度系数</p><p>题号</p><p>错误率</p><p>难度系数</p><p>1</p><p>83.1%</p><p>0.169</p><p>2</p><p>40.2%</p><p>0.598</p><p>3</p><p>13.2%</p><p>0.868</p><p>4</p><p>6.9%</p><p>0.931</p><p>5</p><p>18.5%</p><p>0.815</p><p>6</p><p>23.3%</p><p>0.767</p><p>7</p><p>17.5%</p><p>0.825</p><p>8</p><p>19.0%</p><p>0.810</p><p>9</p><p>59.8%</p><p>0.402</p><p>10</p><p>24.9%</p><p>0.751</p><p>11</p><p>25.4%</p><p>0.746</p><p>12</p><p>50.8%</p><p>0.492</p><p>13</p><p>58.7%</p><p>0.413</p><p>14</p><p>7.4%</p><p>0.926</p><p>15</p><p>7.9%</p><p>0.921</p><p>16</p><p>10.6%</p><p>0.894</p><p>17</p><p>46.0%</p><p>0.540</p><p>18</p><p>42.9%</p><p>0.571</p><p>19</p><p>3.7%</p><p>0.963</p><p>20</p><p>56.1%</p><p>0.439</p><p>21</p><p>14.8%</p><p>0.852</p><p>22</p><p>19.0%</p><p>0.810</p><p>23</p><p>2.6%</p><p>0.974</p><p>24</p><p>31.2%</p><p>0.688</p><p>25</p><p>6.9%</p><p>0.931</p><p>26</p><p>23.3%</p><p>0.767</p><p>27</p><p>12.2%</p><p>0.878</p><p>28</p><p>11.6%</p><p>0.884</p><p>29</p><p>2.6%</p><p>0.974</p><p>30</p><p>47.6%</p><p>0.524</p><p>表四非选择题错误率与难度系数</p><p>题号</p><p>错误率</p><p>难度系数</p><p>2023</p><p>3.7%</p><p>0.963</p><p>2023</p><p>61.4%</p><p>0.386</p><p>2023</p><p>12.7%</p><p>0.873</p><p>312</p><p>12.2%</p><p>0.878</p><p>2023</p><p>31.7%</p><p>0.683</p><p>2023</p><p>46.0%</p><p>0.540</p><p>2023</p><p>1.6%</p><p>0.984</p><p>2023</p><p>37.0%</p><p>0.630</p><p>2023</p><p>43.9%</p><p>0.561</p><p>322</p><p>13.2%</p><p>0.868</p><p>323</p><p>43.9%</p><p>0.561</p><p>2023</p><p>6.9%</p><p>0.931</p><p>2023</p><p>3.2%</p><p>0.968</p><p>2023</p><p>6.3%</p><p>0.937</p><p>2023</p><p>16.9%</p><p>0.831</p><p>2023</p><p>31.2%</p><p>0.688</p><p>2023</p><p>44.4%</p><p>0.556</p><p>2023</p><p>25.4%</p><p>0.746</p><p>2023</p><p>59.3%</p><p>0.407</p><p>2023</p><p>51.3%</p><p>0.487</p><p>2023</p><p>55.0%</p><p>0.450</p><p>341</p><p>25.4%</p><p>0.746</p><p>342</p><p>6.3%</p><p>0.937</p><p>2023</p><p>50.3%</p><p>0.497</p><p>2023</p><p>48.1%</p><p>0.519</p><p>344</p><p>54.5%</p><p>0.455</p><p>351</p><p>14.3%</p><p>0.857</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p><p>2023</p><p>4.2%</p><p>0.958</p><p>2023</p><p>30.7%</p><p>0.693</p><p>2023</p><p>40.2%</p><p>0.598</p><p>2023</p><p>66.7%</p><p>0.333</p><p>2023</p><p>45.5%</p><p>0.545</p><p>354</p><p>5.3%</p><p>0.947</p><p>355</p><p>4.8%</p><p>0.952</p><p>表五整体难度系数</p><p>应得分数(分)</p><p>实际得分(分)</p><p>整体难度系数</p><p>20230</p><p>20238</p><p>0.724</p><p>2.1难度系数</p><p>2.1.1每小题的难度系数</p><p>2.1.1.1选择题每小题的难度系数</p><p>由表三数据可知,30道选择题的难度系数差异明显。比如说,第1题难度系数最小为 0.169,说明本题得分最低,最难;其次,第9、13、20、12题难度系数较大一些,但没有达到0.5,说明也较难;第30、17、18、2、24题难度系数更大一些,在0.5~0.7之间,说明试题难度较小;第11、10、6、26、8、22、5、7题难度系数在0.7~0.85之间,说明试题比较简单;第21、3、27、28、16、15、14、4、25、19、23、29题难度系数0.85~1.0之间,说明试题很简单。</p><p>2.1.1.2非选择题每小题的难度系数</p><p>由表四数据可知,非选择题五大题(第31~35题)的每个空或绘图的难度系数差异也明显。 其中,第35题第3小题第2个空、第31题第1小题第2个空、第33题第3小题第2个空、第33题第3小题第4个空、第34题第4小题、第33题第3小题第3个空、第34题第3小题第1个空的难度系数都低于0.5,说明试题难度较大;第34题第3小题第2个空、第31题第3小题第2个空、第35题第3小题第3个空、第33题第3小题第2个空、第32题第3小题、第32题第1小题第3个空、第35题第3小题第1个空、第32题第1小题第2个空、第31题第3小题第1个空、第33题第2小题第1个空、第35题第2小题第2个空的难度系数在0.5~0.7,说明有一定的难度;第34题第1小题、第33题第3小题第1个空、第33题第1小题第2个空、第35题第1小题、第32题第2小题、第31题第1小题第3个空、第31题第2小题的难度系数在0.7~0.9,说明比较容易;第32题第4小题第1个空、第34题第2小题、第33题第1小题第1个空、第35题第4小题、第35题第5小题、第35题第2小题第1个空、第31题第1小题第1个空、第32题第4小题第2个空、第32题第1小题第1个空的难度系数在0.9~1.0,说明很容易。</p><p>2.1.2整体难度系数</p><p>由表五可知,整体难度系数为0.724,说明本次高二生物期末试卷难度适中,总体成绩较好,每个班级均有九十多分的,不及格的每班只有几人。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同学们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第二,我们平时抓紧教学进度,所以在考试前有两周复习时间,我们带领同学们系统复习了生物必修3六章内容。</p><p>3讨论</p><p>3.1与近三年我校高考生物平均分相比,试卷的整体难易度</p><p>结合我校高考近三年的高考平均分来看,试卷整体难度适中。</p><p>3.2本试卷中过难的题目情况</p><p>根据前面的难度系数分析,过难的题目有:选择题的第1、9、12、13、106、30题,以及非选择题的第31题的第1小题的第2空、第33题的第3小题的第2空、第33题的第3小题的第3空、第33题的第3小题的第4空、第34题的第1小题的第2空、第31题的第1小题的第2空、第31题的第3小题的第1空、第34题的第3小题的第2空、第34题的第5小题、第35题的第3小题的第2空、第35题的第3小题的第3空。</p><p>3.3典型错题分析</p><p>3.3.1典型错题摘抄</p><p>错误频率较高的题目包括:</p><p>1. 2023年的12月1日是世界第21个艾滋病日。截至2023年底,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 获得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三位科学家中有两人是因为最早发现并研究艾滋病病毒。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艾滋病毒浸染人体后可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人体的DNA中</p><p>B、携带者可通过生殖细胞将已整合到人体DNA中的病毒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p><p>C、艾滋病患者最终是由于多发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p><p>D、艾滋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或感染者的体液中,不能通过吐液或皮肤接触传播</p><p>9. 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p><p>PH</p><p>PH</p><p>PH</p><p>盐酸 0 NaOH</p><p>B</p><p>盐酸 0 NaOH</p><p>C</p><p>盐酸 0 NaOH</p><p>D</p><p>盐酸 0 NaOH</p><p>A</p><p>PH</p><p>12. 在做生长素的向性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探究胚芽鞘的向性生长,一胚芽鞘如右下图放置,左侧有一单侧光照射,则一段时间后此胚芽鞘的生长状况不可能为( )</p><p>13. 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p><p>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p><p>B.突触传递可以使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起抑制作用</p><p>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元末梢</p><p>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p><p>17.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p><p>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p><p>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p><p>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p><p>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p><p>18.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p>破伤风杆菌外毒素</p><p>细胞1</p><p>细胞2</p><p>细胞3</p><p>细胞4</p><p>物质a</p><p>①</p><p>②</p><p>③</p><p>④</p><p>分泌</p><p>细胞5</p><p>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细胞5形成后暂时脱离细胞周期</p><p>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4比其它细胞含有更多的溶酶体</p><p>20.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p><p>30. 选取大小一致健康的大麦种子50粒,用刀片将每粒种子横切成两半,使成无胚的半粒和有胚的半粒,经消毒后按下表加入各种溶液和材料。根据表中信息可推断出( )</p><p>编号</p><p>赤霉素溶液</p><p>(mmol)</p><p>蒸馏水(ml)</p><p>试验材料</p><p>时间</p><p>淀粉剩余相对值(%)</p><p>1</p><p>2</p><p>10个有胚半粒</p><p>24h</p><p>60</p><p>2</p><p>2</p><p>10个无胚半粒</p><p>24h</p><p>100</p><p>3</p><p>410-3</p><p>2</p><p>10个无胚半粒</p><p>24h</p><p>80</p><p>4</p><p>410-6</p><p>2</p><p>10个无胚半粒</p><p>24h</p><p>55</p><p>5</p><p>410-9</p><p>2</p><p>10个无胚半粒</p><p>24h</p><p>45</p><p>A、种子发芽过程中胚产生了分解淀粉的酶</p><p>B、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诱导种子产生了分解淀粉的酶</p><p>C、使淀粉分解的最佳赤霉素量应小于或等于410-9 mmol</p><p>D、淀粉被分解的最终产物是麦芽糖或葡萄糖</p><p>31.(6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分析下图,回答问题:</p><p>(1)写出有关序号或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或生理过程。</p><p>① B D</p><p>32、(7分)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的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静息时,神经纤维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p><p>(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3. (14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p><p>(2)另一同学做了示意图二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p><p>①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p><p>②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解了。</p><p>(3)第三位同学也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p><p>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p><p>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预测:见示意图三。</p><p>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p><p>①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三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p><p>是 ,理由是 。</p><p>②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三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四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四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p><p>34、(5分)因怀疑某加工厂对邻近河水产生污染,进行检测:自上而下沿河取水样1,2,3.10份,其中5号水样离工厂最近,进行如下检测:①检测水样中的浮游生物数量;②滤除水样中全部浮游生物后,每份水样分3等份,其中2份分别添加两种不同的无机盐(N、P),1份作为对照。然后加入标准量的浮游生物,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浮游生物量,得数据如下:</p><p>水样号</p><p>1</p><p>2</p><p>3</p><p>4</p><p>5</p><p>6</p><p>7</p><p>8</p><p>9</p><p>10</p><p>1</p><p>水样中浮游生物数量</p><p>(百万细胞/mm3)</p><p>0.2</p><p>0.3</p><p>0.3</p><p>1</p><p>10</p><p>10</p><p>7</p><p>7</p><p>6.5</p><p>6.5</p><p>2</p><p>添加P后若干后,浮游生物数量(百万细胞/mm3)</p><p>1</p><p>1.5</p><p>2</p><p>2.5</p><p>20</p><p>19</p><p>18</p><p>18</p><p>17</p><p>18</p><p>3</p><p>添加N后若干后,浮游生物数量(百万细胞/mm3)</p><p>8</p><p>9</p><p>9.5</p><p>10</p><p>11</p><p>9.5</p><p>7.5</p><p>7.5</p><p>7</p><p>7</p><p>4</p><p>不添加任何无机盐若干后,浮游生物数量(百万细胞/mm3)</p><p>0.2</p><p>0.3</p><p>0.3</p><p>1</p><p>10</p><p>9</p><p>7</p><p>7</p><p>6.5</p><p>6.5</p><p>(3)从上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工厂上游的浮游生物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工厂下游的浮游生物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p><p>(4)检测结果说明该工厂主要排放含 污染物。</p><p>35.(8分)如果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p><p>(3) 图二中A表示________ _ 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 __ 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p><p>3.3.2典型错题的形成原因</p><p>根据上面摘抄的题目可知,典型错题的形成原因包括以下几点:</p><p>(1) 书本基础知识记不清,概念、名词混淆。如第13、17、35题(3)的三个空,学生对概念、名词记不清,所以常常出错。</p><p>(2)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阅读和理解能力差,审题错误多。如第9、12、18、20、30、34题,题目给了图形和表格,但很多学生对图形和表格中的数据不敏感,所以不知图形和数据说明什么问题。</p><p>(3)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差,答不到点子上。有相当多的时候学生看懂了题目也针对了问题回答,但表述不到位、不完整等不能得分。如第32、33题有些空,学生回答不准确。</p><p>(4)答题随意性大、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造成的失分在某些试卷上也是较触目惊心的。</p><p>3.4教学建议</p><p>根据上述答题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以下几点:</p><p>(1) 进一步加强双基的教学,一定要落实双基,方法是回归教材和考试标准。要花时间指导学生看书(根据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图表,它常常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试卷中以图表为载体的比例非常大),关键知识点,关键词、字一定要分析透彻到位,尤其对薄弱的学生更应做到这样。</p><p>当然,现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对于概念的教学,着重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p><p>(2)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避免学生产生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脱节现象。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会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知识密切有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表达能力等。</p><p>(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法指导不仅仅是指教会学生如何解答试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小结,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p><p>(4)注重抓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特别要根据学生在图表题、材料分析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编制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图解图表文字表达的能力。</p><p>(5)加强情感投入,个别指导,形势、利弊分析,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p><p>4 靓题亮点</p><p>本次期末检测试题亮点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并与高考接轨。比如第9、12、20、26、28、30、31、33、34、35等图表题、实验分析设计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其实,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在平时要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编制这方面的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图解图表文字表达的能力。</p><p>5总体评价</p><p>本次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题量适中,试题中无怪题、偏题。达到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目的,起到了引导我们高中生物教学向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素质的方向发展的作用。</p><p>(1)试题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查。</p><p>(2)能力要求高,旨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p><p>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