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试题高二下
<p>2023年生物试题高二下</p><p>生物试题高二下单项选择题(40分)(120题每题1分,2023题每题2分)</p><p>1.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p><p>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p><p>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p><p>2.2023年6月下旬,太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p><p>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p><p>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p><p>D.此时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 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p><p>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p><p>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p><p>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p><p>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p><p>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p><p>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 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p><p>A.长期低温 B.连续阴雨 C.植被破坏 D.品种退化</p><p>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p><p>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p><p>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p><p>D.食物 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p><p>6.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p><p>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p><p>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p><p>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p><p>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p><p>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p><p>8.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羊同化量为( )</p><p>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p><p>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p><p>9.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是:</p><p>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p><p>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p><p>10.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示</p><p>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p><p>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p><p>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冲量</p><p>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p><p>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p><p>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p><p>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p><p>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属于不同营养级</p><p>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p><p>12.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p><p>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p><p>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p><p>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p><p>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 不可缺少的基因库</p><p>1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不属于食物链发生变化的原因的是( )</p><p>A.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食物的改变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p><p>B.动物食性的季节性会改变食物链</p><p>C.自然界食物条件改变引起捕食者主要食物组成的变化</p><p>D.光照引起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变化</p><p>14.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p><p>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p><p>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p><p>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p><p>D. 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p><p>15.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p><p>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p><p>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p><p>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p><p>16.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p><p>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p>A.①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p><p>17.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 环失衡有关。2023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右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p><p>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p><p>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p><p>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p><p>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p><p>1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p><p>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p><p>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p><p>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p><p>19.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①②③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p><p>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p><p>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含能量的1/25</p><p>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20、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中的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p><p>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p><p>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p><p>2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 中全部生物的总和</p><p>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p><p>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p><p>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2023千克</p><p>22.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出生率越高,种群密度增加得越快</p><p>B.在我国北方的冬天,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增加农作物的生长速率</p><p>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p><p>D.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p><p>23.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p><p>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p><p>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p><p>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p><p>24.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p><p>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p><p>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p><p>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p><p>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p><p>25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p><p>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3%</p><p>B.第I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 m2y-1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p><p>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p><p>2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p><p>(1)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2)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3)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p><p>A.②③ B.③④</p><p>C.①②④ D.②③④</p><p>27、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p><p>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p><p>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p><p>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p><p>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p><p>28.如下图中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 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 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p><p>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p><p>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p><p>D.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鱼业捕捞等</p><p>29.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p><p>合作国家 美国 日本 泰国 奥地利 西班牙 合计</p><p>由中国提供 8只 4只 2只 2只 2只 18只</p><p>繁殖幼子 4只 4只 1只 9只</p><p>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对圈养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p><p>B.人工圈养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p><p>C.人工圈养干扰了大熊猫正常的自然选择方向D.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曲线</p><p>30、右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p><p>A.种群 数量达到 b之后,种群数量呈现动态波动</p><p>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p><p>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p><p>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