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2:18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p>一、选择题</p><p>1.划区轮牧是草原保护的重要举措,下面关于划区轮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有利于牧草的恢复B.减少牧草的践踏</p><p>C.有利于牲畜的肥育D.避免冬瘦春死亡</p><p>2.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西北防护林带,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 )</p><p>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p><p>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p><p>3.控制人口的唯一方法是( )</p><p>A.把罪犯放逐到荒岛上去B.降低出生率</p><p>C.接受自然强加给人类的限制D.改变人群中的性别比例</p><p>4.人们为提高粮食产量,曾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已证明为错误的是( )</p><p>A.发展农业科学,培育高产优质粮食品种</p><p>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保证灌溉和机械化耕作</p><p>C.大规模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p><p>D.实行农地规划,加强农田管理</p><p>5.我国曾利用野生水稻与栽培水稻进行杂交,培育成高产优质的水稻,说明野生植物是( )</p><p>A.发展经济作物必要的原材料B.保持草原植被的重要种类</p><p>C.改良现有植物品种的种源D.恢复足球场的草种来源</p><p>6.下列有利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p><p>A.禁止开发利用森林资源B.人工鱼塘的鱼充分长大后才捕捞</p><p>C.根据人类的需要确定草原载畜量D.海洋渔业中实施休渔制度</p><p>7.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大量食品药材和工业原料,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是因为它们可以( )</p><p>A.加工成保健食品B.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p><p>C.作为发展科研基础D.增加艺术气氛</p><p>8.氨水会污染水质,对生物生存有害。家畜的排泄物含有氨的成分,为减少污染,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必要的( )</p><p>A.对家畜进行放养,任其在自然条件下生活</p><p>B.不允许家畜饮水,以降低其排泄物的量</p><p>C.管理好家畜的粪水,防止其污染外界水体</p><p>D.对所有家畜进行训练,让其在指定地点排泄</p><p>9.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平衡失调的下述原因中,哪一项属于人类干扰的间接作用( )</p><p>A.盲目开垦破坏草原植被B.鼠害严重破坏草原植被</p><p>C.超负荷放牧使草原退化D.掠夺性开发草原资源</p><p>10.对警惕地球变暖错误的理解是( )</p><p>A.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p><p>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p><p>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p><p>D.热带雨林极大的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p><p>11.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赤潮是水体中各种生物对营养物质不断富集的结果</p><p>B.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和大量施用化肥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p><p>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不大容易发生赤潮</p><p>D.赤潮的发生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p><p>12.据统计研究,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了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p><p>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p><p>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13.某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类景观:有机型污染水体是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水体一般是变绿。前者、后者生活着的主要生物依次是( )</p><p>A.光能自养生物、异养生物B.异养生物、光能自养生物</p><p>C.化能自养生物、异养生物D.异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p><p>14.我国有广阔的草原,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首先应做到( )</p><p>A.确定载畜量,适当地超载放牧</p><p>B.根据草场的生产力,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p><p>C.根据现有的载畜量,每年垵一定比例递增</p><p>D.根据现有的载畜量,每年扩大草原面积</p><p>15.下列各项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的一项为( )</p><p>A.五灵脂、海膘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p><p>B.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p><p>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p><p>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p><p>二、非选择题</p><p>1.农村中有些地方在完成收割后,秸秆全部在田中燃烧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农民对农作物传统地用燃烧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燃烧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散失到_________中,造成_____________,应予以改变。</p><p>(2)秸秆在燃烧时放出的热能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秸秆中的能量是作物通过___________过程贮存起来的。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粉,这些灰粉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从__________中吸收的_________。</p><p>2.(1)近年来,我国海域频发赤潮,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空气被SO2 轻度污染时,通过柳杉、丁香等植物吸收SO2 可以消除空气污染。这个实例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1)人类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5.一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鲫鱼、草鱼、乌鱼等生物。池塘附近的工厂和居民经常向池塘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池塘中的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使水体处于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烂,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难闻的气体(硫化氢、氨)。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p><p>(1)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氮、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为什么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池塘中难闻气体的物质硫化氢、氨是尸体中何种有机物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p><p>参考答案</p><p>一、选择题</p><p>1. D</p><p>解析:冬瘦春死亡是由牧草的自然生长节律决定的。</p><p>2. B</p><p>解析:仅仅西北防护林不能解决污染问题,只能改善。C、D讲的不是意义。</p><p>3. B</p><p>解析:A、C、D都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B是惟一方法。</p><p>4. C</p><p>解析:大规模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会破坏生态系统,引起环境恶化。</p><p>5. C</p><p>解析:用野生水稻与栽培水稻杂交育种,是利用了野生水稻中特有的优良基因。这里野生植物发挥了改良现有植物品种的种源作用。</p><p>6. D</p><p>解析:可持续发展不等于不利用,因此A错;也不能无节制利用,故C错;人工鱼塘与保护生态系统无关,排除B;休渔利于恢复鱼群数量,故D正确。</p><p>7. B</p><p>解析:药材工业原料属物质方面,排除C、D;A过于狭窄,故选B。</p><p>8. C</p><p>解析:A会污染水质;B、D不可行,故选C。</p><p>9. B</p><p>解析:A、C、D都是人类直接的破坏行为。B是人类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间接结果,因为人类大量捕杀鼠的天敌如鹰等,导致鼠害严重。</p><p>10. D</p><p>解析:热带雨林能吸收大量CO2,有利于减弱全球变暖。</p><p>11. B</p><p>解析: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含氮、磷的洗涤剂等物质大量排放,使一片海域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增殖产生的,它不是自然发生的。在相对封闭的海湾由于富营养海水不易扩散,更容易发生赤潮。</p><p>12. D</p><p>解析:A、B、C都是自然存在的因素,因此不能解释野生动物反常大量灭绝的现象。</p><p>13. B</p><p>解析:有机物能提供生物所需能量,且水体不显绿色,说明无光能自养生物,可知是异养生物;无机物不能为生物提供能量(少数生物种类除外),且水体显绿色,说明是光能自养生物。</p><p>14. B</p><p>解析:载畜量应符合草场的生产力,不可超载放牧。草原面积不是人为轻易扩大的,且可能任意扩大,破坏其他生态系统。</p><p>15. A</p><p>解析:B、C、D是生态价值等间接价值,中药直接为人所用,故A体现直接价值。</p><p>二、非选择题</p><p>1. (1)CO2、氮氧化物 大气 环境污染</p><p>解析:氮氧化物能造成污染。</p><p>(2)太阳能 光合作用 土壤 矿质元素</p><p>解析:植物自身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如果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等元素除少数盐外全部转变为气体,留下的灰是含K、Na、Mg等元素的无机盐。</p><p>2.(1)环境污染导致藻类的过度繁殖</p><p>(2)抵抗力稳定性</p><p>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p><p>3.二氧化硫污染</p><p>解析: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被氧化并与水结合产生硫酸,使雨水变酸。</p><p>4.(1)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解析: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这些干预,都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p><p>(2)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p><p>解析:改善生态环境,应从生产者植物着手,而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土保持。</p><p>5.(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乌鱼</p><p>(2)池塘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过高,使浮游植物因吸收大量的N、P而生长旺盛,过度繁殖,浮游动物也迅速增加,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污染水体。</p><p>(3)蛋白质</p><p>解析:因生物体的大多数氮和硫存在于蛋白质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