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后练习题答案
<p>优学生物网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后练习题答案:</p><p>观察与思考</p><p>填空</p><p>1.?⑤②①⑥④受精卵,幼虫,蛹,成虫。</p><p>2.?<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比较</p></td><td><p>形态特点</p></td><td><p>生活习性</p></td></tr><tr><td><p>幼虫</p></td><td>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td><td>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td></tr><tr><td><p>成虫</p></td><td>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td><td>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td></tr><tr><td><p>蛹</p></td><td>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td><td>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td></tr></tbody></table></p><p>讨论</p><p>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 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p><p>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p><p>3.?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全诗的内容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p><p>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诗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p><p>技能训练</p><p>从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提得较好。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问题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提出的不具体、不明确。</p><p>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蚕吐丝的量与蚕的大小有关吗?只有雌性或雄性的成虫,蝗虫能进行有性生殖吗?为什么说雌雄昆虫的相互识别与昆虫的触角有关?昆虫在蜕皮后,新皮变硬之前,抗干旱和抗虫害的能力如何?等等。</p><p>练习</p><p>1.<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比较</p></td><td><p>相同点</p></td><td><p>不同点</p></td></tr><tr><td><p>家蚕</p></td><td>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td><td>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td></tr><tr><td><p>蝗虫</p></td><td>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td><td>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td></tr></tbody></table></p><p>2.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这就是蝉蜕。</p><p>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p><p>4.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写短文。</p><p>(1)蝗虫的成虫和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p><p>(2)蝗虫的卵和蚊的卵进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p><p>(3)从蚊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p><p>(4)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p><p>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收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蝗虫生殖发育的状况的统计结果;收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疟疾病与蚊生长发育状况的统计结果。</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