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案: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1、知道吸收的概念</p><p>2、知道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p><p>3、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p><p>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p><p>能力目标</p><p>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p><p>情感目标</p><p>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p><p>教学建议</p><p>知识体系图解</p><p>教材分析</p><p>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六章 呼吸》及《第八章 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p><p>教学重点:</p><p>1、吸收的概念</p><p>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p><p>3、营养物质的利用</p><p>教学难点:</p><p>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p><p>2、营养物质的利用</p><p>教法建议</p><p>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p><p>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p><p>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p><p>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此部分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p><p>教学设计示例</p><p>重点、难点分析:</p><p>1、吸收的概念</p><p>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p><p>3、营养物质的利用</p><p>教学过程设计:</p><p>引入:</p><p>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p><p>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p><p>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p><p>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注意我们前一章学过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p><p>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p><p>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p><p>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p><p>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p><p>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p><p>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p><p>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p><p>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p><p>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p><p>这些营养成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细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先看书,在来讨论归纳。第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第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p><p>思考:营养物质是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有些人过分肥胖?有些人过分瘦小?怎样衡量自己的营养是不是合理呢?</p><p>板书:</p><p>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p><p>一、营养物质的吸收</p><p>(一)吸收的概念:</p><p>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p><p>(二)可吸收的物质:</p><p>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无机盐、维生素</p><p>(三)吸收的部位:</p><p>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p><p>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p><p>(1)表面积大;</p><p>(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p><p>(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p>(四)吸收的途径:</p><p>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血液</p><p>脂肪酸、甘油淋巴</p><p>二、营养物质的利用:</p><p>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2、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p><p>3、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p><p>探究活动</p><p>制作小肠结构模型</p><p>尝试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分组评比。</p><p>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p><p>要求:</p><p>材料、制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现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即可。(能突出表面积大就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