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0:49

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苔藓植物

<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通过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p><p>能力目标</p><p>1、通过对苔藓植物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p><p>2、通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p><p>情感目标</p><p>1、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p><p>2、通过了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p><p>教学建议</p><p>一、本节知识结构</p><p>二、教材分析</p><p>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只能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p><p>三、教法建议</p><p>如果环境允许,课前可组织学生采集周围环境中生活的苔藓植物。教师也应该准备葫芦藓或小墙藓的实物或浸制标本、挂图、照片等。</p><p>围绕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除了利用挂图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苔藓的实物,如:植株的形态和颜色、茎的长度(注意不包括蒴柄和孢蒴),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然后要求学生拨开土粒,寻找苔藓植物的假根,让学生描述它的形态。观察结束后,让学生凭借已经学过的知识,说出茎、叶和假根的功能。要特别关注苔藓植物的假根只有固着土壤的作用,它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要仔细观察苔藓植物的叶的厚度,最好能将其与种子植物的叶进行比较,以理解苔藓植物的叶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兼备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它生活的阴湿环境是相适应的。</p><p>讨论苔藓植物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全面分析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这样的观念,即对自然界中的生物,人类一方面要利用,另一方面要保护。</p><p>教学设计方案</p><p>重点:</p><p>1、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p><p>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p><p>难点: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互的适应性。</p><p>设计思想:</p><p>由于学生对苔藓植物具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可以由学生切身的体会入手,展开教学。借助实验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于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学生可能了解的并不多,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个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收集。</p><p>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p><p>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p><p>一、导入:</p><p>1、提出问题:同学们平时都听说过有一类植物叫做苔藓植物,有很多同学还亲眼见过。那么就请同学们谈谈你所接触到的苔藓植物有什么样的特征?</p><p>2、组织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对苔藓植物所了解的情况。(如在其中出现错误,教师在后面的讲解中一定要进行纠正)</p><p>3、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有些说的很好,但也有一些是我们的误解,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苔藓植物的观察,对这一类植物进行全面的、深入的了解。</p><p>二、讲授新课:</p><p>(一)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p><p>1、出示录像或投影:</p><p>向学生演示常见的苔藓植物,如: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向同学们简要的介绍这些植物的名称及生活环境。</p><p>2、请学生讲述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引出下面的实验。</p><p>3、组织学生按照实验五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观察:</p><p>观察重点:</p><p>(1)识别实验中所给的苔藓植物是录像或投影中介绍的哪一种?</p><p>(2)观察所给苔藓植物的外形、颜色,并对植株的高度进行测量。</p><p>(3)观察所给苔藓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p><p>(4)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见附录)。</p><p>4、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p><p>5、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结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学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师可进行补充。</p><p>重点强调:</p><p>(1)苔藓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有茎、叶的分化,一类没有茎、叶的分化</p><p>(2)苔藓植物的茎、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p><p>6、提出问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p><p>组织学生讨论、发言</p><p>总结: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p><p>(二)苔藓植物的经济意义:</p><p>1、出示苔藓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或投影,或由学生介绍本小组收集的有关资料(这项活动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p><p>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苔藓植物的经济意义。</p><p>3、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p><p>三、总结;</p><p>提出问题:苔藓植物的哪些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哪些特点说明它没有种子植物进化的高等?</p><p>组织学生回答并及时进行纠正。</p><p>板书设计:</p><p>第二节 苔藓植物</p><p>一、常见的苔藓植物:</p><p>实验:观察几种苔藓植物</p><p>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p><p>1、一类有假根与茎、叶的分化,如葫芦藓;</p><p>另一类只有假根与叶状体,没有茎、叶的分化,如地钱。</p><p>2、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p><p>三、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p><p>1、可以避免林地、山野水土流失。</p><p>2、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p>附录:</p><p>苔藓植物观察记录</p><p>植物名称</p><p>颜色</p><p>高度</p><p>根</p><p>茎</p><p>叶</p><p>生活环境</p><p>探究活动</p><p>苔藓对植物生长的好处</p><p>实验目的:观察苔藓植物的吸水能力。</p><p>实验材料:</p><p>苔藓(从阴暗潮湿的泥地上挖取);泥土(可去田野上挖取);大一点的广口瓶,2只;大汤匙;量杯。</p><p>实验步骤:</p><p>实验组</p><p>对照组</p><p>1</p><p>将一杯苔藓倒进一只广口瓶内。</p><p>将一杯泥土倒进一只广口瓶内。</p><p>2</p><p>在瓶内加进一大匙的水,并观察其变化。</p><p>在瓶内也同样倒入一大匙的水,观察其变化。</p><p>3</p><p>继续加水,直到苔藓不再继续吸收水分为止。</p><p>每次所加入的水量以一大匙为原则,而每次加入的水量都必须用量杯测量并作记录。</p><p>继续加水,直到泥土无法再吸收水分为止。</p><p>加入的水量也必须用量杯测量并作记录。</p><p>实验结果: 实验组加入的水量: 对照组加入的水量: 。</p><p>实验结论:苔藓比泥土更能吸收水分</p><p>实验原理:</p><p>苔藓经常会被使用在盆栽植物上。苔藓好像干燥的海绵,很会吸收水分。园艺学家利用苔藓保持水分的特点,经常在泥土中掺入苔藓,或把苔藓铺在植物的周围。要搬运盆栽植物时,也可以使用苔藓,使植物不易干燥。</p><p>讨论:如果将苔藓植物用于植物种植,会有哪些好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苔藓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