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20:49

教案:种子的成分

<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p><p>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p><p>能力目标</p><p>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p><p>情感目标</p><p>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p><p>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p><p>教学建议</p><p>一、知识体系图解</p><p>二、教材分析</p><p>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p><p>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p><p>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p><p>三、教法建议</p><p>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p><p>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p><p>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p><p>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p><p>(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p><p>(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p><p>(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p><p>(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p><p>(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p><p>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p><p>(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p><p>(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p><p>(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p><p>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p><p>教学设计方案</p><p>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p><p>难点:</p><p>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p><p>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p><p>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p><p>设计思想:</p><p>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p><p>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p><p>二、讲授新课:</p><p>(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p><p>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p>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p><p>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p><p>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p><p>(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p><p>(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p><p>(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p><p>(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p><p>(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p><p>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p><p>(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p><p>(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p><p>(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p><p>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p><p>(1)面团不要过大。</p><p>(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p><p>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p><p>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p><p>(二)总结种子的成分:</p><p>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p><p>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p><p>3、提出问题:</p><p>(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p><p>(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p><p>组织学生发言</p><p>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p><p>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总是比无机物多。</p><p>板书设计:</p><p>第二节 种子的成分</p><p>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p><p>二、种子的成分</p><p>探究活动</p><p>探究种子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装片观察</p><p>1、淀粉:取加碘后呈蓝色的淀粉浆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视野中充满了蓝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胚乳中的淀粉粒,再转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到淀粉粒表面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p><p>2、蛋白质:将小麦种子做横切(与纵轴垂直的方向),在横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中央的胚乳呈现蓝色,在蓝色区域的边缘有一圈很细的黄色区域,用放大镜即可看到,这就是以糊粉粒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蛋白质。</p><p>3、脂肪:将蓖麻种子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胚乳(蓖麻是双子叶植物中种子内具有胚乳的种类)中或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若加滴苏丹Ⅲ试剂,油珠会呈现桔红色,这就是脂肪。</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案:种子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