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9:42

有机物从哪里来

<p>以下是优学生物网为您推荐的 有机物从哪里来,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有机物从哪里来</p><p>【设计思路】</p><p>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要求,重新编排了教学顺序。从五个方面来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分别是:众多实验、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探究历史、光合作用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p><p>在众多实验中,介绍了5个实验,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其中,实验2(萨克斯实验)是重点实验;实验4(探究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光合作用概念中,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公式和实质,其中实质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介绍光合作用探究历史,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艰难性、漫长性有所理解。对于光合作用意义,通过学生查找资料,用事实、数据等来理解。通过3个实践问题,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p><p>【学习目标】</p><p>1、知识目标:</p><p>⑴ 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实质和公式。</p><p>⑵ 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史,即众多实验。</p><p>⑶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意义。</p><p>2、能力目标:</p><p>⑴ 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p><p>⑵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⑴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好环境的情感。</p><p>⑵ 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使学生进一步 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漫长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p><p>【学习重点、难点】</p><p>1、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p><p>2、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p><p>【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到实验3,第二课时 从实验4开始至结束)</p><p>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p><p>引言</p><p>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p><p>回顾复习,并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问题,步步引导:⑴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充当什么角色?⑵为什么充当生产者的角色?引出课题。</p><p>新课</p><p>一、众多实验</p><p>实验1:2023年,海尔蒙特的实验</p><p>⑴实验过程</p><p>⑵实验结论</p><p>⑶实验意义</p><p>实验2:2023年,萨克斯的实验</p><p>⑴实验过程:</p><p>⑵实验操作</p><p>⑶实验现象</p><p>⑷分析</p><p>⑸实验结论</p><p>⑹总结实验</p><p>实验3:2023年,恩吉尔曼实验</p><p>⑴实验过程</p><p>⑵实验现象</p><p>⑶实验结论</p><p>实验4:探究银边天竺葵或 者青菜不同部位实验</p><p>⑴提出问题</p><p>⑵作出假设</p><p>⑶制定计划</p><p>实验操作</p><p>⑷实验现象</p><p>⑸实验分析</p><p>⑹结论</p><p>介绍叶绿体</p><p>阅读书本,获取 信息。</p><p>90kg桶+ 2.3kg柳树+雨水 5 年</p><p>土壤少了60kg+柳树增重76.7kg</p><p>柳树生长需要水(光合作用主 要原料之一)</p><p>结论片面,不全面。</p><p>阅读实验过程,提出各自的问题。</p><p>a.为什么用天竺葵?是否可以用别的植物?</p><p>b.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p><p>c.为什么要用黑纸片?</p><p>d.为什么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而不是全部?</p><p>e.为什么是正反两面都要夹紧?</p><p>f.为什么又要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p><p>g.为什么要浸入酒精中?</p><p>h.为什么要隔水加热?</p><p>i.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p><p>j.为什么要滴加碘液?</p><p>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p><p>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p><p>学生描述:未遮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色。</p><p>未遮光部分变蓝色有淀粉产生(进行光合作用);遮光部分没有变色没有淀粉产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p><p>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条件:需要光。</p><p>思考和讨论:实验设计很严谨,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从小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p><p>阅读书本,获取信息。</p><p>提出疑问:</p><p>a.为什么用水绵?</p><p>b.什么是好氧细菌?</p><p>c.为什么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处一段时间?</p><p>d.为什么用极 细光束照射?</p><p>e.为什么之后又完全暴露在光下?</p><p>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p><p>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现象:用极细光束照射时,好氧细菌只集中在水绵被光照射到的一侧的叶绿体周围;完全暴露在光下时,好氧细菌集中在水绵两侧的叶绿体周围。</p><p>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产物之一:氧气;条件:光。</p><p>阅读书本,获取信息。介绍探究设计。</p><p>提出各自想探究的问题。如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p><p>针对各自的问题作出假设。如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p><p>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如针对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假设,设计的实验,同实验2的第3、4两步,实验材料为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p><p>思考和讨论:对比,如用银边天竺葵,那么变量就是有无叶绿体;如用青菜不同部位实验,变量就是叶绿体的多少。</p><p>思考和讨论:实验材料不同部位叶绿体含量不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制造的淀粉含量不同。滴加碘液,通过变色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光合作用场所。</p><p>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p><p>银边天竺葵:边缘没有变蓝色;中间变蓝色。青菜:1至4,蓝色越来越深。</p><p>银边天竺葵:边缘没有变蓝色没有淀粉(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中间变蓝色有淀粉(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青菜:1至4,蓝色越来越深淀粉越来越多(叶绿体含量越来越多,光合作用进行的越来越强)。</p><p>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p><p>明白含有叶绿体的器官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p><p>引导学生了解。</p><p>教师协助总结。</p><p>和学生一起完成探究实验。</p><p>答:天竺葵是本实验最好的材料,也可以选用蚕豆、小白菜、绵葵等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p><p>答:使叶片消耗掉原先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测到的产物就是叶片在该实验条件下制造的,实验结果更可靠。</p><p>答:遮光。</p><p>答:起到对照,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变量是光。</p><p>答:达到完全遮光,叶片正反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p><p>答:进行光合作用。</p><p>答:溶解叶绿素,减少色素干扰。</p><p>答:酒精燃点低,如果直接加热,绿色还没有褪去,酒精就会燃烧起来;酒精容易挥发,直接加热,挥发太快,造成浪费。</p><p>答:洗去酒精,减少滴加碘酒后的干扰。</p><p>答:碘液可以检测是否有淀粉。</p><p>注意安全。</p><p>教师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p><p>指出实验中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正反两面、用清水漂洗等步骤,让学生思考一下,科学家这样设计的意义?</p><p>引导学生了解。</p><p>答:结构简单,叶绿体带状,便于观察。</p><p>答:需要生活在氧气充足的地方。</p><p>答:消耗掉之前制造的氧气。</p><p>答:有利于光合作用在水绵一侧进行,实验现象明显。</p><p>答:对比。</p><p>介绍图片。</p><p>强调在叶绿体周围,那里氧气最多。</p><p>引导得出多 个结论</p><p>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p><p>提示学生参考实验2的实验过程 ,设计探究实验。</p><p>提问:为什么用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做实验?</p><p>提问:在本实验中,为什么实验2的第1、2省略了?</p><p>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p><p>提示注意实验材料的叶绿体含量。</p><p>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叶绿体的颜色、位置、功能等</p><p>二、概念</p><p>1、定义</p><p>2、原料</p><p>产物</p><p>条件</p><p>场所</p><p>3、公式</p><p>4、实质</p><p>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的过程。</p><p>二氧化碳、水</p><p>有机物(主要淀粉)、氧气</p><p>光</p><p>叶绿体</p><p>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光 有机物(主要淀粉)+氧气</p><p>物质转变:简单无机物复杂有机物;</p><p>能量转变: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p><p>指导,帮助学生总结。</p><p>原料二氧化碳,需要向学生介绍。</p><p>强调必 须有光</p><p>因为没有物理和知识化学,学生难以理解,要适当提示总结。</p><p>三、光合作用探索历史 从2023年开始,到21世纪,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不倦,力图完善光合作用机制。面对这种科学研究,你有什么想法?</p><p>引导学生思考,各抒己见。</p><p>如:科学道路的攀登是很漫长的;科学研究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科学需要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等等。 光合作用探究的大事记:</p><p>2023年(比)海尔蒙特原料之一水;2023年(英)普里斯特利可以改变空气成分;2023年(荷)英恩豪斯条件光;2023年(瑞士)索绪尔原料是二氧化碳、水;2023年(德)迈尔光能转变为化学能;2023年(德)萨克斯产物之一淀粉;2023年(德)恩吉尔曼 场所叶绿体;2023年教科书中首次称此过程为光合作用</p><p>四、意义</p><p>1、制造有机物</p><p>2、提供能量</p><p>3、提供氧气</p><p>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光合作用意义</p><p>如,提供给植物自身生长需要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提供给动物和人类的有机物。</p><p>如,为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每年固定20231J能量,以2023年计,全球消耗掉20230J能量,只有光合作用的十分之一。</p><p>如,绝大多数的生物呼吸需要氧气;全球生物呼吸、燃烧、消耗的氧气,大约每秒钟20230吨(即每年消耗氧气大约3.202311吨氧气),地 球上的氧气只够用2023年;每年绿色植物释放5.202311吨氧气。 适当补充。</p><p>每年同化的碳素20231吨,换算成葡萄糖,约为4~20231吨。</p><p>如,我们现在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被我们现在来用。</p><p>空气中的氧气70%由光合作用补充。</p><p>维持地球上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p><p>五、应用</p><p>结合光合作用,思考回答。</p><p>答:长期得不到光照,不能合成有机物。从而造成死亡或者减产。</p><p>答:合理加大农作物种植密度,扩大单位面积内叶片总面积,也就是扩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最大限度的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p><p>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透明是为了增加光照。都是使光合作用更加旺盛。</p><p>提问:家中种植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亡。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会减产。原因是什么?</p><p>提问:分析合理密植高产的原因。</p><p>提问:为什么大棚种植时,有时会在大棚中充填二氧化碳气体?大棚为什么是透明的?</p><p>DIY 实验。</p><p>分析产生的原因。 按照书后DIY的第2题,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放在光下和黑暗处的两份黄豆芽几天后有什么区别?</p><p>更多内容,请关注优学生物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机物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