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9:38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p>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p>一、教学目标:</p><p>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p>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p><p>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p><p>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 衡方面的作用。</p><p>二、教学重点、难点:</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p><p>2.光 合作用的条件。</p><p>教学难点</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p><p>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p><p>三、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p><p>讲解实验过程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 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 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 下。</p><p>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p><p>1、 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p><p>2、 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p><p>3、 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p><p>4、 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 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p><p>氧气和有机物</p><p>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p><p>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p><p>分析实验结果 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p><p>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p><p>1、 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p><p>2、 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p><p>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p><p>得出结论: 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p><p>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p><p>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p><p>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 书本P128</p><p>普利斯特利的实验</p><p>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1、 蜡烛和兔子都会产 生二 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p><p>2、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 烛。</p><p>3、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p><p>结论: 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除了利用氧气供自己使用外,还排出到大气中,维持了两者的相对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氧平衡。</p><p>光合作用的公式: 书本P130</p><p>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p><p>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怎样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p><p>教学反思:</p><p>把两节课合并 为一节课,课时比较紧,而且这节课还要做实验,所以很担心课堂上的40分钟不够用。因为前面几个班的同学做过实验,效果并不显著,可能近来天气太冷,见阳光的时间较少,所以叶片没有形成足够的有机物,针 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先把理论知识说完,把实验原理说清楚,把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的要点全部讲清楚, 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 ,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对于实验所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易估算到,对于失败的原因学生也能自己分析,所以比较过后,发现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