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常见的动物
<p>常见的动物</p><p>一、水产动物</p><p>教学目标</p><p>知识性目标:</p><p>1.描述鱼类的形态特点。</p><p>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p><p>3.说出水产动物的概念。</p><p>4.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p><p>技能性目标:</p><p>探究鲫鱼的呼吸过程,尝试用观察、实验来研究动物。</p><p>情感性目标:</p><p>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p><p>2.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 应的生物学观点。</p><p>3.关注 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p><p>课时安排</p><p>1课时</p><p>课前准备</p><p>教学挂图</p><p>组织教学</p><p>引入: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田野动物,在水产品市场上我们还能看见许多水产动物,谁来举几个水产动物?(虾蟹、鱼儿、牡蛎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产动物(板书)</p><p>1.了解水产 动物 的定义、分类等</p><p>(引 )那么什么样的动物可以称之为水产动物呢?</p><p>出示龟、鳖、贝类、虾和蟹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是什么动物。问学生这些动 物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途,然后教师归纳:这些生活在水中的,对人类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或养殖的动物叫水产动物。(板书)下面我们认识几种水产动物,看课本58页。</p><p>扇贝:扇贝的贝壳色彩多样,肋纹整齐美观,是制做贝雕工艺品的良好材料。到海边工作、旅行或休养的人们,都很喜欢搜集一些扇贝的贝壳作为送给朋友的纪念品。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扇贝的闭壳肌很发达,是用来制作干贝的主要原料。</p><p>鲍鱼: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古书上又叫它千里光,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发烧引起的手足痉挛、抽搐,其他炎症等。鲍壳那色彩绚丽的珍珠层还能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原料。</p><p>鲍鱼是八珍之首: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馍)</p><p>水产动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么今天我们以鲫鱼为代表动物来学习水产动物的结构、生理特点。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鲫鱼各部分的结构。</p><p>2.认识鱼体各部分的结构,描述鱼鳍的的着生部位和划分身体各部分的界线。</p><p>(引 )观察鱼缸中鲫鱼,能看到哪些结构?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如从前向后、由整体到局部)。</p><p>大家看鲫鱼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p><p>鲫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讨论后回答鳃盖后缘以前是头部,臀鳍前面往后是尾部,头部和尾部之间是躯干部。(如何划分)鳃盖后缘以前是头部,臀鳍前面往后是尾部,头部和尾部之间是躯干部。</p><p>(引)我们都知道鱼生活在水中,仔细观察鲫鱼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生活,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p><p>体型:纺锤形或扁梭形,减少对水的阻力。</p><p>体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不容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敌害发现,是 一种保护色</p><p>体表:有鳞片,起保护作用。可分泌黏液,减少对水的阻力。</p><p>有鳍,游泳。</p><p>(引)鲫鱼长有鳍,可用来游泳,鲫鱼在水中游泳时,这些鳍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请每组同学参照技能卡,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些鳍的作用,并将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教材57页空格中。</p><p>方案一:1.在3只大玻璃缸上分别标上ABC,然后灌水,水的高度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p><p>2.对3条鲫鱼作如下处理:</p><p>用木板条和绳子束缚住第一条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放入A缸</p><p>用木板条和绳子束缚住第二条鲫鱼的尾和尾鳍后放入B缸</p><p>第三条鲫鱼对坐为找,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放入C缸。3.观察并记录每条鲫鱼的运动情况以及身体平衡情况。</p><p>预期结果:</p><p>A缸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鱼体翻滚,无法平衡身体,最终鱼腹朝上,B缸中的鲫鱼能保持身体平衡,但基本上没有前进运动。C机能平衡身体, 有能自由自在的向前运动。</p><p>结论:</p><p>胸鳍:保持鱼体平衡,控制方向。当尾鳍不 运动时,胸鳍向鱼体两侧张开作前后摆动,鱼体前进。(成对存在)</p><p>腹鳍:保持鱼体稳定 (成对存在)</p><p>背鳍:维持身体直立,防止侧翻。</p><p>臀鳍:维持身体直立。</p><p>尾鳍:控制运动方向、推动前进或保持身体平衡等</p><p>(引)以上我们探究了鲫鱼鳍的作用,我们在探究时都看到了鲫鱼的嘴在不停地一张一合,鲫鱼是在干什么呢?鲫鱼怎么呼吸呢?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鲫鱼在呼吸过程中,口和鳃盖的变化情况。当鲫鱼在水中相对缓缓游动的时候,用吸管在它的口前方滴一滴红墨水,观察鲫鱼吞入的水从哪里流出来?并结合小辞典的内容,推测鲫鱼吞水的生理意义?</p><p>鲫鱼的嘴在不停地一张一合,鲫鱼是在呼吸。</p><p>学生实验、观察、回答:张开口吞水闭口鳃盖活动,鳃孔张开水流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利 用鳃来进行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排到水里。</p><p>(引)其他部分 在鲫鱼的生活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p><p>口:捕食</p><p>鼻孔:鱼的鼻子是它的嗅觉 器官,鱼的嗅觉不仅能感觉食物的存在,也是用来鉴别水质、寻觅配偶和察觉敌害的手段。鱼类的鼻腔和人的鼻腔不一样,它不和口腔相通。鱼类每一个鼻腔有两个孔,中间有一薄膜分开,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后面的孔叫出水孔。当鱼游动时,水从入水孔流进,然后再由出水孔流出,这样,鱼类就能嗅到水中的气味了。</p><p>眼:鱼还是天生的近视眼,加上水本身的透明度就比空气差,鱼在水中不会看得很远,多数鱼只能清楚的分辨1米之内的物体,它们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不会超过10~15米。</p><p>侧线:感知水流和温度,测定方位。</p><p>鳃:呼吸。介绍小词典。</p><p>鱼鳍:游泳,</p><p>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p><p>举例:鱼类:淡水鲤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海域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大麻哈鱼、鳕鱼、比目鱼等。</p><p>练习:海马是鱼吗?</p><p>有些水产动物比如海参、牡蛎等虽然和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知道是什么吗?出示鲫鱼的骨骼图片,让学生观察。</p><p>鱼有脊柱,有许多块椎骨构成,叫脊椎动物。其它的虾、蟹、贝类等没有脊柱叫无脊椎动物。</p><p>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水产动物,是不是我国的水产动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不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恢复和保护我国的水产资源呢?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p><p>水质受到污染、酷渔滥捕。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治理污染源,防止水体污染,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杜绝掠夺式的捕捞野生水产资 源,如毒鱼、炸鱼。第三,有计划的发展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p><p>想一想:</p><p>1.池塘里养的鱼,有时成群地浮到水面,不断地向外探头张口。虾池里养的对虾和鱼缸里养的金鱼,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你能说出原因吗?该如何处理?</p><p>2.水产动物和水生动物是不是一回事?</p><p>开眼界:</p><p>观察教材61页插图,学生阅读开眼界:混合放养。</p><p>总结:在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鱼类的形态特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水产动物的概念,同时我们会发现,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常见动物中除了水产动物外,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会学习其它类动物。</p><p>作业:能力测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