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生物考试说明解读
<p>2023年北京高考说明于2023年12月23日下发,其中生物的分值由原来的72分增加为80分,1-5为选择题,29-31为简答题。作为新课改下的第一次高考说明,与以往有什么改变,本人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2023高考说明,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在2023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p><p>一、考试能力要求变化</p><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dark="#202303" bordercolorlight="#202303"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0" width="100%"><tbody><tr><td>2023年 (考试说明)</td><td>具体能力要求</td><td>2023年 (考试说明)</td><td>具体能力要求</td></tr><tr><td>理解能力</td><td>(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td><td>理解能力</td><td>(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2)能运用文字、图表、以及生物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td></tr><tr><td>实验与探究能力</td><td>(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td><td>实验与探究能力</td><td>(1)能独立完成生物学教材所规定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 评价和修订。</td></tr><tr><td>获取信息的能力</td><td>(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td><td>获取信息的能力</td><td>(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td></tr><tr><td>综合运用能力</td><td>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td><td>综合运用能力</td><td>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td></tr></tbody></table><p>二、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p><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dark="#202303" bordercolorlight="#202303"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0" width="100%"><tbody><tr><td> </td><td colspan="3">2023年高考说明</td><td colspan="2">2023年高考说明</td></tr><tr><td>分类</td><td colspan="2">内容</td><td>要求</td><td>内容</td><td>要求</td></tr><tr><td rowspan="4">分子与细胞</td><t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td><td>水和无机盐离子的作用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td><td>Ⅰ Ⅱ Ⅱ</td><td>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及作用 水和无机盐离子的作用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td><td>Ⅰ Ⅱ Ⅱ Ⅱ</td></tr><tr><td>细胞的结构与功能</td><td>细胞的类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td><td>Ⅰ Ⅱ Ⅱ</td><td>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够和功能</td><td>Ⅱ Ⅱ Ⅱ</td></tr><tr><td>细胞增殖</td><td>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意义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凋亡和衰老 细胞癌变</td><td>Ⅰ Ⅱ Ⅱ Ⅱ Ⅰ Ⅰ</td><td>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意义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凋亡和衰老 细胞癌变</td><td>Ⅰ Ⅱ Ⅰ Ⅱ Ⅰ Ⅰ</td></tr><tr><td>细胞代谢</td><td>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酶的特性和作用 ATP的特性和作用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td><td>Ⅱ Ⅱ Ⅱ Ⅱ Ⅱ Ⅰ</td><td>酶的化学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ATP分子结构 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细胞呼吸类型、过程、意义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td><td>Ⅰ Ⅱ Ⅱ Ⅰ Ⅱ Ⅲ Ⅱ Ⅱ Ⅲ Ⅲ</td></tr><tr><td rowspan="5">遗 传 与 进 化</td><td>遗传的基本规律</td><td>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 基因、环境因素与性状的关系</td><td>Ⅱ Ⅱ Ⅱ Ⅱ Ⅱ</td><td>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基因、环境因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td><td>Ⅲ Ⅲ Ⅲ Ⅰ ⅠⅢ</td></tr><tr><td>遗传的细胞基础</td><td>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配子的形成 受精作用</td><td>Ⅱ Ⅰ Ⅰ</td><td>生殖的种类及特征 减数分列和配子的形成 受精作用</td><td>Ⅰ Ⅱ Ⅱ</td></tr><tr><td>遗传的分子基础</td><td>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的结构 DNA的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td><td>Ⅰ Ⅱ Ⅱ Ⅰ</td><td>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的结构、复制与功能 基因的结构与表达</td><td>Ⅰ Ⅱ Ⅱ</td></tr><tr><td>遗传变异</td><td>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td><td>Ⅱ Ⅱ Ⅱ Ⅱ Ⅰ</td><t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td><td>Ⅱ</td></tr><tr><td>生物进化</td><td>生物进化理论 物种形成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td><td>Ⅰ Ⅱ Ⅱ</td><t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td><td>Ⅱ</td></tr><tr><td rowspan="3">稳 态 与 环 境</td><td>植物激素</td><t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td><td>Ⅱ Ⅱ Ⅰ</td><td>植物激素的种类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td><td>Ⅰ Ⅱ</td></tr><tr><td>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td><td>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生理意义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人脑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功能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其在稳态维持中的关系 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td><td>Ⅱ Ⅱ Ⅰ Ⅰ Ⅱ Ⅱ Ⅰ</td><td>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体温调节 免疫 内环境与稳态</td><td>Ⅱ Ⅱ Ⅰ Ⅱ Ⅱ Ⅱ</td></tr><tr><td>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td><td>种群及其数量的变化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农业 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td><td>Ⅱ Ⅱ Ⅰ Ⅱ Ⅰ Ⅰ Ⅰ</td><td>生态因素及其作用 种群及其数量的变化 群落的概念及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td><td>Ⅰ Ⅱ Ⅰ Ⅰ Ⅲ Ⅱ Ⅱ Ⅲ</td></tr><tr><td rowspan="3">现 代 生 物 科 技 专 题</td><td>基因工程</td><td>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工具酶的主要类型、特性及作用 操作步骤 应用与前景</td><td> </td><td>基因工程</td><td>Ⅲ</td></tr><tr><td>克隆技术</td><td>克隆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td><td>Ⅱ Ⅱ Ⅰ Ⅰ Ⅰ</td><td>细胞工程</td><td>Ⅲ</td></tr><tr><td>生态工程</td><td>生态工程的原理</td><td>Ⅰ</td><td> </td><td> </td></tr><tr><td rowspan="5">生 物 技 术 与 实 践</td><td>光学显微 镜操作技 术</td><td>制作临时装片 临时装片的染色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td><td rowspan="5">掌握 程度 参考 生物 能力 要求 (2) 实验 与 探究 能力</td><td>光学显微镜操作技术: 制作临时装片 临时玻片的染色 使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玻片标本</td><td>Ⅰ Ⅰ Ⅰ</td></tr><tr><td>生物体内物质的分离、鉴定技术</td><td>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td><td>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td><td>Ⅰ Ⅰ Ⅰ</td></tr><tr><td>微生物培养与利用</td><td>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td><td>发酵工程</td><td>Ⅲ</td></tr><tr><td>调查</td><td>遗传学调查:群体调查、家系分析生态学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td><td>生态学调查: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td><td>Ⅱ</td></tr><tr><td>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td><td>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 做出假设和预期 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收集、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判断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