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9:37

2023年中考生物实验操作题的复习提纲

<p>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p><p>目的要求: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练习使用显微镜</p><p>方法步骤:1,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小心地置于实验桌偏左侧,依次辨认各部分结构名称:</p><p>(1)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p><p>(2)光学部分:遮光器、反光镜、物镜,目镜</p><p>(3)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p><p>2,按下列操作要领进行显微镜操作:</p><p>(1)安放(同1)。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约2厘米。 ③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让反光镜朝向光源。 ④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可见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p><p>(3)观察 ①低倍观察: 把装片或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两眼注视着物镜,慢慢地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右眼也要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调节光圈至视野亮度适宜。</p><p>②高倍观察: 移动装片或切片,把选好欲再放大的部分(目标)移到视野正中央,</p><p>转动转换器,让高信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p><p>备注说明:</p><p>1、使用显微镜应注意保护好镜头,不要用手抚摸透镜,载物台应保持清洁,不要随意转动准焦螺旋和转换器。</p><p>2,观察完毕,小心移出装片,转动换转器将物镜偏至两侧,使镜筒垂直下降,小心放入镜箱中固定好,以备下次实验用。</p><p>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p><p>目的要求</p><p>1、初步训练制作临时装片及简单的染色方法2,初步学会画细胞简图</p><p>材料用具:显微镜,刀子、镊子,载玻片、盖玻皮、碘液,吸水纸,滴管,纱布,洋葱头</p><p>方法步骤</p><p>1、制作临时装片</p><p>①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p><p>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p><p>③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划一个小方块。</p><p>④用镊子撕下这方表皮,平展在载玻片的水滴中。</p><p>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后轻放平,以免产生气泡。</p><p>2、显微镜下低倍观察,辨认出细胞的主要组成结构</p><p>3、染色观察</p><p>①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色液浸入标本之中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p><p>4、绘出细胞简图,注明结构名称。</p><p>实验现象1、观察可见,洋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每个细胞都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染色后观察可见,液泡,细胞核等结构更加清楚。</p><p>结果分析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辨认),细胞质内有大的液泡)和细胞核组成的。</p><p>三、、种子成分的测定</p><p>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验证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p><p>2,明确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p><p>材料用具 面粉、小麦粒、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匙、纱布、玻璃杯(或大烧杯),碘液、纸、火柴、解剖针、量筒</p><p>方法步骤</p><p>1、取数十粒干燥的小麦放在干燥的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的地方,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p><p>2、用解剖针把一粒小麦种子串起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燃烧,观察种子颜色变化,直到燃烧尽为止。</p><p>3、取面粉一匙,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好后置寸:玻璃杯内的清水中揉洗,观察清水有何变化;取洗液5毫升(用量筒)放入试管中加热煮成糊状,冷却后加几滴碘酒,观察颜色有何变化:</p><p>4,继续揉挤面团,直到面团基本上消失,观察纱布内的物质有何颜色,特点。</p><p>5,取小麦籽粒用火烘烤干后,切下胚,放在纸上挤压,纸上有何现象出现。</p><p>实验现象</p><p>1,试管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2、种子先变成黑色的碳,碳继续燃烧尽后剩余少量灰分o 3、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加碘变蓝色。4、纱布内有淡黄色的具有粘性和延展性的物质(俗称面筋)。5,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p><p>结果分析</p><p>实验15依次说明了种子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p><p>备注说明</p><p>1,用酒精灯加热灯管时,注意均匀加热,防止试管破裂,,试管口略向上倾斜。</p><p>2,可用花生种子(含脂肪成分多)代替小麦粒,放在纸上直接按压,纸上油迹大而透明。</p><p>四、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画细胞结构图</p><p>目的要求</p><p>1、学会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和绘画方法。2、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p><p>材料用具</p><p>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水纸、牙签,0.9%生理盐水、碘液、0.1一0.5%高锰酸钾溶液,清水,口杯</p><p>方法步骤</p><p>1、制作临时装片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o.9%的生理盐水。 ②用清水漱口,除口中的杂物。 ③取一根用0.1一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过的牙签,在口腔内颊部(内壁)上轻轻刮取少许口腔粘膜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p><p>④盖上盖玻片(注意方法,防止产生气泡)。</p><p>⑤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其着色。</p><p>2,观察和绘图</p><p>①将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选择一个较清楚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观察,注意细胞的组成结构。 ②绘图,根据视野中的某个清晰的细胞,绘出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p><p>实验现象</p><p>低倍镜下可见: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多角形且不规则,三五成群或单个分散,或若干重叠。 高倍镜下可见:圆形的细胞核位于中央着色较深,核周围染色较浅的是细胞质,细胞膜较薄,包在细胞质外,不易看清。</p><p>结果分析</p><p>人体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的。口腔粘膜属于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和防止病菌侵入的作用。</p><p>备注说明</p><p>1、如果视野中出现了许多纤维状或其它异形物,说明漱口不彻底干净。</p><p>2、0.1一0.5%。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将牙签消毒。</p><p>3、光线调暗一些,细胞各组成部分较清楚。</p><p>五、鉴定骨的成分</p><p>目的要求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方法,理解骨成分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p><p>材料用具 硬骨色的肋骨(或其它小动物的长骨),试管、镊子;酒精灯,火柴,</p><p>2023%盐酸,试管架,清水</p><p>方法步骤</p><p>1、鉴定骨中有机物</p><p>①取一根鱼的肋骨,投入盛有2023%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p><p>②约过20分钟后取出,清水冲洗干净,将骨弯曲一下,有何感觉。</p><p>2、鉴定骨中无机物</p><p>①取一根鱼的肋骨,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煅烧,注意颜色变化。</p><p>②待到骨变灰白时,移熄酒精灯,放在纸上,轻轻敲打一下,有何现象。</p><p>实验现象</p><p>1、试管中有小气泡不断上升,骨变柔软可以打结。</p><p>2、开始煅烧骨逐渐发黑,后来逐渐变灰白色。</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中考生物实验操作题的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