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7:46

初一下册生物教案之蕨类植物

<p>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是一篇初一下册生物教案,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p><p>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p><p>1、能够说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p><p>2、能够举例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p><p>3、知道蕨类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义。</p><p>能力目标</p><p>1、通过使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p><p>2、通过对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p><p>情感目标</p><p>1、学习蕨类植物的知识及其经济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p><p>2、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p><p>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p><p>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p><p>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p><p>难点:对蕨类植物的观察结果的分析</p><p>设计思想:</p><p>本节课是通过对具体几种常见蕨类植物的观察,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由于学生对蕨类植物不是非常地了解,所以可以利用实物、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建立直观的感受,以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p><p>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p><p>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p><p>一、导入:</p><p>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组织学生观察。</p><p>提问:请分析所给植物与前一章所学的被子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p><p>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p><p>(4)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见附录)。</p><p>(5)这些植物具有哪些共同之处?</p><p>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p><p>4、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结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学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师可进行补充。</p><p>重点强调:</p><p>(1)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p><p>(2)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p><p>(二)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p><p>1、出示蕨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投影或由学生介绍本小组收集的有关资料(这项活动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p><p>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p><p>3、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p><p>二、讲授新课:</p><p>(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p><p>1、出示录像或投影:</p><p>向学生演示常见的蕨类植物,如:铁线蕨、卷柏、肾蕨等,向同学们简要的介绍这些植物的名称及生活环境。</p><p>2、组织学生按照实验四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观察:</p><p>观察重点:</p><p>(1)识别实验中所给的蕨类植物是录像或投影中介绍的哪一种蕨类植物?</p><p>(2)观察所给蕨类植物的外形、颜色,并对植株的高度进行测量。</p><p>(3)观察所给蕨类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p><p>三、总结;</p><p>提出问题:</p><p>蕨类植物的哪些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哪些特点说明它没有种子植物进化的高等?</p><p>组织学生回答并及时进行纠正。</p><p>教师补充讲解:所出示的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不是靠种子来繁殖的,而是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产生另一种生殖细胞-孢子来完成繁殖后代的。我们把这类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孢子植物中的三大类群: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p><p>这篇初一下册生物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一下册生物教案之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