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7:44

教案: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p><p>能力目标</p><p>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p><p>情感目标</p><p>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p><p>教学建议</p><p>知识体系图解</p><p>教材分析</p><p>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p><p>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p><p>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p><p>教法建议</p><p>通常初中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p><p>同样,教师也要制作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装置。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也可以将一个不漏气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一片叶上或一个枝条上,袋口一定要扎紧。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如果用花盆,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在套前浇一次水,效果会更加明显。</p><p>有关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来表示(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运输到叶并蒸腾出去),或直接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动画来进行讲解,以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动态的过程。</p><p>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p><p>教学设计方案</p><p>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p><p>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p><p>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p><p>设计思想:</p><p>蒸腾作用的概念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而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借助动画或投影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则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p><p>教学过程:(1课时)</p><p>一、导入:</p><p>复习提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组织学生回答。</p><p>总结,引入新课题:植物体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那么水分进入植物体后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p><p>二、讲授新课:</p><p>(一)蒸腾作用的概念:</p><p>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为了说明叶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可以准备一套相同实验装置,只是在叶片上涂抹一层凡士林)</p><p>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p><p>提出问题:</p><p>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p><p>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p><p>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p><p>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p><p>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p><p>总结:</p><p>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p><p>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p><p>(二)蒸腾作用的过程:</p><p>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p><p>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p><p>提问:</p><p>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p><p>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p><p>讲解:</p><p>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p><p>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p><p>(三)蒸腾作用的意义:</p><p>提问:植物体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蒸腾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p><p>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p><p>1、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应该向下流,但植物体中水分却是由下向上的方向流动,原因是什么?</p><p>2、无机盐必须以什么方式存在,才能被植物体吸收?</p><p>3、为什么夏天在树下会有凉爽的感觉?</p><p>组织学生讨论、发言。</p><p>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p><p>1、促进根吸收水分。</p><p>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p><p>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p><p>讲解:由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大面积的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行大面积地植树造林。</p><p>板书设计:</p><p>第二节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p><p>一、蒸腾作用的概念:</p><p>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p><p>二、蒸腾作用的途径:</p><p>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p><p>三、蒸腾作用的意义:</p><p>1、促进根吸收水分。</p><p>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p><p>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p><p>探究活动</p><p>实验目的:观察叶片的蒸腾作用</p><p>实验材料:两个重量相等的新鲜枝条(叶片多的枝条设为甲,叶片少的枝条设为乙)</p><p>实验用具:锥形瓶、托盘天平,中间有孔的活塞</p><p>实验步骤:</p><p>1、两个相同容量的锥形瓶中装入等量的水(水温25~35℃左右),塞好活塞;</p><p>2、把两个枝条分别插入装有水的锥形瓶中,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再重新调节天平使两侧达到平衡;装置如图所示</p><p>3、10分钟后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p><p>实验结果:</p><p>乙枝条所在的托盘向下倾斜,这显示出左盘烧瓶中的水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较右盘多。</p><p>实验结论:叶片不仅能散失水分,而且叶片越多,散失的水分越多。</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案: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