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7:18

八年级生物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p>教学目的:</p><p>1.知识方面</p><p>(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p><p>(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p><p>(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p><p>(4)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p><p>2.能力方面</p><p>(l)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p><p>(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3.思想情感方面</p><p>通过学习噬菌体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p><p>教学目标:</p><p>1、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p><p>2、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p><p>3、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信息源。</p><p>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p><p>教学重点难点:</p><p>教学重点: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p><p>教学难点: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p><p>教具学具的准备:</p><p>抗击“非典”的场景图、文字及图片资料。</p><p>课时安排:1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p><p>谈话:1、大家还记得2023年的那场给我们国家带来灾难的非典吗?你对非典了解多少呢?</p><p>2、2023年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你了解哪些知识呢?</p><p>学生自由回答,引入课题。</p><p>问题: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p><p>二、探究活动</p><p>1、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从你的课前调查中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p><p>由病毒引起的疾病</p><p>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p><p>预防措施</p><p>(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并将大家感兴趣的资料挑选出来,以便在全班交流。</p><p>(2)教师适当补充,并播放视频资料。</p><p>(3)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p><p>① 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视频,如腮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稻矮小病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基本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p><p>② 引导学生概况出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p><p>小组交流、汇报。</p><p>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p><p>活动二:</p><p>2、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p><p>(1)提出问题:结合图片认识病毒。</p><p>(2)学生猜想,并汇报交流。</p><p>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p><p>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p><p>(3)认识病毒的两面性</p><p>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疾病。</p><p>②有益方面:例如我们打的疫苗,有人就是用人工处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病。还有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等。</p><p>(4)病毒种类</p><p>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并总结是哪三类。</p><p>①动物病毒(例:乙肝)</p><p>②植物病毒(例:番茄花叶病毒)</p><p>③细菌病毒(例: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p><p>三、拓展活动</p><p>1、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p><p>2、制作一份有关病毒的手抄本或剪贴报,宣传有关病毒的知识</p><p>板书设计</p><p>第三章 病 毒</p><p>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p><p>1.比细菌小得多,电镜下才能看到。</p><p>2.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p><p>3.组成:</p><p>衣壳——由蛋白质组成</p><p>核心——由核酸组成(DNA 、RNA)没有细胞结构</p><p>4.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p><p>5.营养方式:寄生在寄主细胞里。</p><p>6.影响:病毒的增殖对寄主造成危害。</p><p>二、病毒的类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p><p>1.类型</p><p>(1)微生物病毒</p><p>(2)植物病毒</p><p>(3)无脊椎动物病毒</p><p>(4)脊椎动物病毒</p><p>2.与人类的关系</p><p>(1)有益:如利用病毒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p><p>(2)有害:如艾滋病病毒引发艾滋病。</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年级生物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