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头鱼
<p>拉文种名:Aspiorhynchus laticeps</p><p>又名:“大头鱼”、“虎鱼”、“扁吻鱼”、“南疆大头鱼”等。</p><center></center><p>物种简介</p><p>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仅一属一种。2023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在世界上的分布,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它在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与陆上大熊猫同属一个级别。</p><p>分类地位</p><p>目:鲤形目</p><p>科:鲤科</p><p>亚科:裂腹鱼亚科</p><p>属:扁吻鱼属</p><p>外形特征</p><p>新疆大头鱼体长而侧扁、腹圆头大、吻部扁平、口宽大而斜裂,下颌略长于上颌,口角处有短须一对,口内有3行细柱状且尖端有钩的下咽齿。腹背部鳞片细小,体侧鳞则较大,肛门及臀鳍基两侧各有一行特大臀鳍,臀鳞发达。新疆大头鱼个体较大,体长多达90厘米,重14公斤以上。</p><p>生活环境</p><p>属底栖型鱼类,常活动于河道缓流和湖泊静水水体中,习性凶猛,以鱼为食。</p><p>分布范围</p><p>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水系的开都河、阿克苏河、车尔臣河和叶尔羌河之中。</p><p>种群现状</p><p>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因其体型巨大、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渔业的主要对象,最高时年产量曾达240吨。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大头鱼已几近消失,濒临灭绝的边缘。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新疆大头鱼的科学研究和人工繁殖工作。同时,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人们对这一珍贵野生动物资源的自觉保护意识。</p><p>扁吻鱼为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特有鱼类,仅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海拔800-2023米之间。</p><p>扁吻鱼原为产区捕捞对象之一,有一定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始,数量剧减,至今存活量极少,已成为濒危物种。濒危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成熟龄大、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近年来的水利建设隔绝了本种的产卵洄游通道,影响群体数量的补充。此外,由于保护不力,捕捞过度、引进外来物种、农业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减少等,直接破坏资源的补充。</p><p>保护级别</p><p>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