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3)
<p>一、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p><p>(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p><p>(3)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p>2.能力目标</p><p>通过观察鸡卵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推测分析问题的能力</p><p>3.情感目标</p><p>1.组织学生开展搭建人工鸟巢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p><p>2.结合教材中“STS”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p><p>二、教学重点</p><p>鸡卵的结构及鸟的生殖发育过程</p><p>三、教学难点</p><p>技能训练:运用数据做出选择和预测</p><p>四、课前准备</p><p>教师:去除钝端卵和外壳膜的鸡卵一枚,孵化了7~18天的鸡卵一枚,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或投影片。</p><p>学生:新鲜的生鸡卵、鸟类繁殖行为图片资料。</p><p>教学方案</p><p>方案一</p><p>1、从唐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导入课题。</p><p>2、提出问题:养鸡场的鸡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呢?导入鸡卵的结构。</p><p>3、引导学生观察鸡卵的结构</p><p>(1)鼓励学生动手,来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理解卵壳对卵的保护作用。</p><p>(2)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上是否有小孔,并结合课后练习2,证明鸡蛋壳上有许多小孔,理解鸡卵发育时通过卵壳上的小孔进行气体交换。</p><p>(3)引导学生将实物与插图相结合,认清鸡卵各部分结构。</p><p>(4)展示孵化了7~18天的鸡卵,帮助学生认识新鲜的鸡卵是“活”的。</p><p>(5)引导学生分析卵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理解鸡卵发育为什么能完全摆脱水环境的限制。</p><p>4、观看录像:鸟的生殖和发育,让学生概括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并举出其他例子。</p><p>5、鸟类在育雏期间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我们应怎样保护鸟类,请同学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想法。</p><p>6、技能训练:运用数据做出选择和预测,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7、归纳、小结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p><p>方案二</p><p>1、从唐诗导入新课</p><p>2、播放录像:鸟类的繁殖行为</p><p>3、学生展示并解释鸟类的繁殖行为资料,了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p><p>4、提出问题:鸟产下的卵为什么会孵化出新个体呢?</p><p>导出:鸟卵的结构</p><p>5、引导学生观察鸟卵的结构(略:同方案一)</p><p>6、技能训练</p><p>7、列表对比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p><p>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