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p>一、教材分析</p><p>1.教材地位</p><p>《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为人体利用。人体的这一过程与工厂生产相类似,在消耗原料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在人体的积累必将导致人体机能受损,故在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之后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在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p><p>2.教学目标</p><p>2.1知识与技能</p><p>(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p><p>(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p><p>(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p><p>2.2过程与方法</p><p>(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尝试归纳尿液的形成过程(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p><p>(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交流与合作能力)</p><p>(3)运用尿液形成的知识说明透析原理,运用储尿排尿的知识解释及时排尿与经常喝水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p><p>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1)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p><p>(2)通过对血液透析机的分析,认同技术是连接科学与社会的桥梁</p><p>(3)通过对泌尿系统保健的讨论,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p><p>3.教学重难点</p><p>3.1教学重点</p><p>(1)肾单位的结构</p><p>(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p>3.2教学难点</p><p>尿的形成过程</p><p>二、学情分析</p><p>1.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但非常肤浅,如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来帮助理解。</p><p>2.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这些特征对教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p><p>三、教法学法</p><p>(一)教法</p><p>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全面性。</p><p>(二)学法</p><p>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让学生去弄清楚尿液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动脑去思考、分析、记忆的目的。</p><p>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p><p>1、“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先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归纳尿的形成过程,再运用动画让学生感知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p>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p><p>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每4人分成一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p><p>五、教学过程</p><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style="width: 600px;"><thead><tr><th style="width:163px;"><p align="center">媒体展示</p></th><th style="width:240px;"><p align="center">问题与情境</p></th><th style="width:168px;"><p align="center">师生行为</p></th><th style="width:86px;"><p align="center">设计意图</p></th></tr></thead><tbody><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strong><strong>问题1] 小A怎么了?</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小A的和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p></td><td style="width:240px;"><p>1.小A 怎么了?</p></td><td style="width:168px;"><p>学生比较,启发思考</p></td><td style="width:86px;"><p>引起兴趣、导入课题</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课题:<strong>人体内废物的排出</strong></p></td><td style="width:240px;"><p> </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较强视觉冲击</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strong><strong>问题2] 泌尿系统的组成</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图形分析】泌尿系统结构图</p></td><td style="width:240px;"><p>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p><p>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p><p>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p><p align="left">4.猜想:静脉血、动脉血、尿液三者有什么关系?</p></td><td style="width:168px;"><p>教师分发解剖好的新鲜的猪肾和相关教具,指导学生观察分析。</p><p>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和泌尿系统结构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p></td><td style="width:86px;"><p>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strong><strong>问题3] 尿的形成</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1、【图形分析】肾脏内部结构图</p></td><td style="width:240px;"><p align="left">1.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什么</p><p align="left">2.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p><p align="left">3.肾小球实质是什么“球”?肾小球两边与什么血管相连?他们的管径有什么不同?流经的血液的量可能有什么不同?</p><p align="left">4.肾小囊的壁有内、外之分,则肾小囊的内、外壁分别与什么相连?</p><p align="left">5.某同学利用双休时间帮妈妈整理厨房,不小心把米和花生粒混在一起,帮他想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将两者分开吗?</p></td><td style="width:168px;"><p> </p><p> </p><p>学生在识图基础上通过自学明确肾单位结构。教师及时指导点播</p></td><td rowspan="3" style="width:86px;"><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通过小资料的分析,理解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p><p> </p><p>用生活用具来解释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形象直观</p><p>进一步加强学生概括能力</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height:86px;"><p>2、【资料分析】取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p></td><td style="width:240px;height:86px;"><p>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p><p>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p><p>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p></td><td style="width:168px;height:86px;"><p>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height:133px;"><p>3、【图形分析】</p><p>(1)尿的形成示意图</p><p>(2)播放尿液的形成过程动画</p></td><td style="width:240px;height:133px;"><p>1.举例说明什么是过滤和重吸收。</p><p>2.在过滤形成原尿过程中,血浆中哪些成分不能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去?在重吸收过程哪些成分被重吸收了送回血液中?</p><p>3.肾脏是人体“过滤器”,肾脏如何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p><p>4.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p><p>5.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哪些变化?</p><p>6.试描述肾单位与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p></td><td style="width:168px;height:133px;"><p>分析图形,小组讨论完成。老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用杯子里的过滤网来解释肾小球的功能;用可乐瓶来衡量原尿和尿液的量,依此说明肾小管的功能))</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strong><strong>问题4] 尿的排出</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strong>【自主学习】</strong>阅读P75 第2-3段完成,以及P77“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p></td><td style="width:240px;"><p>1.尿是如何排出的?</p><p>2.排尿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何意义?</p><p>3.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p></td><td style="width:168px;"><p>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补充完善</p></td><td style="width:86px;"><p>培养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能力</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height:27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height:27px;"><p><strong>[</strong><strong>问题5] 排泄途径</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height:27px;"><p> </p></td><td style="width:86px;height:27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strong>【自主学习】</strong>阅读P72第1段和P75-76完成</p><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240px;"><p>1.什么是排泄?</p><p>2.人体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p><p>3.排便属于排泄吗?</p></td><td style="width:168px;"><p>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补充完善</p></td><td style="width:86px;"><p>培养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能力</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strong><strong>问题6]归纳总结</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strong>【视屏】</strong>泌尿系统组成和尿液形成过程</p></td><td style="width:240px;"><p>1、知识总结:</p><p>(1)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p><p>(2)我掌握了_______________</p><p>2、过程收获:</p><p>(1)我的精神状况和效果:__________</p><p>(2)我参与小组交流情况:_________</p><p>(3)我是否争取到班级展示的机会:____</p><p>3、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我的疑惑是____</p></td><td style="width:168px;"><p>学生归纳,教师点评。本节知识点:</p></td><td style="width:86px;"><p>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问题7】学以致用</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strong>学以致用</strong>】</p><p> </p></td><td style="width:240px;"><p>1.小A怎么了?</p><p>2.人能不能直接饮用海水?为什么?</p><p>3.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哪里发生了病变?</p><p>4. 怎样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p></td><td style="width:168px;"><p>学生思考回答</p></td><td style="width:86px;"><p>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你能力</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p> </p></td><td style="width:240px;"><p><strong>【问题8】课堂练习</strong></p></td><td style="width:168px;"><p> </p></td><td style="width:86px;"><p> </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height:46px;"><p><strong>【课堂练习】</strong></p><p>1.据“肾单位和尿的形成过程”图完成,大写字母代表结构名称,数字代表生理过程。</p><p align="center"></p></td><td style="width:240px;height:46px;"><p>(1)肾单位包括图中___、___和___三部分。其中血管A内流_______血,血管B内流_______血,血管C内流______血,在____</p><p>___________处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p><p>(2)尿的形成包括[ ]_______________</p><p>_______作用和[ ]______________作用。D中液体是______, E中流出的液体是___</p><p>从D到E的过程中,__________的浓度逐渐升高,_______________浓度逐渐降低。</p><p>(3)若某人最近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两倍,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若尿液中有血细胞,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若该患者早餐吃的太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说明肾小管的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td><td style="width:168px;height:46px;"><p>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点评时突出审题方法、答题技巧。</p></td><td style="width:86px;height:46px;"><p>培养学生审题方法、答题技巧</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height:81px;"><p>2.绘制概念图(任选一小题)</p><p> </p></td><td style="width:240px;height:81px;"><p>(1)尿的形成详细过程如: “过滤”都滤出哪些物质?</p><p>(2)泌尿系统与消化、循环、呼吸系统之间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168px;height:81px;"><p>学生独立完成</p></td><td style="width:86px;height:81px;"><p>培养学生构建知识能力</p></td></tr><tr><td style="width:163px;height:42px;"><p>3.模型制作</p></td><td style="width:240px;height:42px;"><p>(1)利用线团、塑料袋等模拟制作肾单位的结构模型</p></td><td style="width:168px;height:42px;"><p>学生独立完成</p></td><td style="width:86px;height:42px;"><p>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对知识理解</p></td></tr></tbody></table><p>六、教学评价与反思</p><p>1.本节课有2条主线,明线是帮助小A找出身体的问题;暗线是渗透学习事实性知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学习事实性知识的一般过程,即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最终对实际过程形成完整认识,并以概念图的形式表达出来。</p><p>2.本节课在设计时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p><p>3.本节课的设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降低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将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验证出来的,也更加容易记忆。</p><p>4.本节课知识量较大,学生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点。在时间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则可能很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p><p>5.学生的小组学习讨论中,需要确保学习的高效性,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的有序性,避免过多意外因素。例如我们有一组同学在讨论肾脏内部结构第4问时,“分别”的含义理解不清;在数据分析时,过于依赖课本的结果,而忽略了对数据自身的分析,这样都使得讨论缺乏有效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