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p><p>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p><p>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p><p>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p><p>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p><p>重点难点:</p><p>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p><p>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p><p>课前准备</p><p>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p><p>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p><p>教学设计</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width="95%"><tbody><tr><td align="center"><p>学习内容</p></td><td align="center"><p>学生活动</p></td><td align="center"><p>教师活动</p></td></tr><tr><td><p>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r />1.问题的提出</p></td><td><p>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br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 子才能萌发?</p></td><td><p>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br />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 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 出问题。</p></td></tr><tr><td><p>2.作出假设</p></td><td><p>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br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p></td><td><p>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br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br />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br />的方案。</p></td></tr><tr><td><p>3.制定计划</p></td><td><p>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br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br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p></td><td><p>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p><p>出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讨论,针对性制定实验方案。</p><p>帮助分组,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p></td></tr><tr><td><p>4.实验探究</p></td><td><p>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p></td><td><p>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p></td></tr><tr><td><p>5.得出结论:<br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p></td><td><p>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br />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p></td><td><p>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p></td></tr><tr><td><p>6.表达和交流:<br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p></td><td><p>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br />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p></td><td><p>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重做。<br />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p></td></tr><tr><td><p>7.本探究实验成<br />功的关键</p></td><td><p>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p></td><td><p>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p></td></tr><tr><td><p>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br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p></td><td><p>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br />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br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p></td><td><p>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br />指导组间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说明。<br />组织描述、纠正补充。</p></td></tr><tr><td><p>2.探究的结果:</p></td><td><p>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p></td><td><p>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p></td></tr><tr><td><p>3.种子萌发自身<br />条件的分析:<br />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p></td><td><p>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br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br />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p></td><td><p>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br />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br />流,得出结论。<br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p></td></tr><tr><td><p>三、种子的萌发过程:<br />胚根→根<br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br />胚芽→茎和叶</p></td><td><p>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br />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p></td><td><p>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