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6:53

物质运输的途径 的教学设计

<p>内容简析</p><p>《物质运输的途径》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这节课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p><p>目标定位</p><p>七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于一体,既是对吸收、呼吸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尿的形成知识的前提。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p><p>一、知识目标</p><p>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p><p>2.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p><p>二、能力目标</p><p>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三、情感目标</p><p>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p><p>方法阐释</p><p>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以小活动“一滴血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p><p>教学流程</p><p>【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报告、自制课件等、培养皿中的新鲜血块。</p><p>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师:这几天老师感冒了,扁桃体发炎(手摸咽部,暗示学生扁桃体的位置),声音不太好听,为了快点好起来,就进行了输液治疗(图片展示输液,学生认同)。哪位同学能告诉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物质运输的途径 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