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p>【设计理念】</p><p>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p><p>(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p><p>(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p><p>(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p><p>(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p><p>2、过程与方法</p><p>(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p><p>(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p><p>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p>(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p><p>(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p><p>(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p><p>【教材分析】</p><p>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p><p>【学情分析】</p><p>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p><p>【课时安排】 1课时</p><p>【教学准备】教师根据下面几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p><p>1、课前准备</p><p>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p><p>2、情境创设</p><p>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的课件,按课件图片的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古人驯化狗、马、牛、猪、鸡,培育玉米、小麦、水稻、各种蔬菜、水果的过程;再向学生展示现在的家禽、家畜、粮食、蔬菜、水果的各种优良品种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p><p>3、师生互动</p><p>这些优良的品种,都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教师要提倡或维护生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人际关系,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师生和生生的思维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达到《标准》对知识、情感、能力目标的要求。</p><p>【教学过程】</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style="width:624px;height:2023px;" width="624"><tbody><tr><td style="width:315px;"><p align="left"><strong>教师活动</strong></p></td><td style="width:182px;"><p align="left"><strong>学生活动</strong></p></td><td style="width:84px;"><p align="left"><strong>设计意图</strong></p></td></tr><tr><td style="width:315px;height:103px;"><p align="left">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资料(以图片为主)</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提出问题:</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1.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贡献是选育了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请分析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及其优缺点。</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上述问题。</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strong>学情预设</strong>】若学生不能较好地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实施进一步的引导:</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1)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称为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2)这里的“选择”的含义是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3)“用作祭祀的玉米是在隔离条件下种植的”其中“隔离”作用是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4)选择育种的优缺点是 。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选择育种的局限性是: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在已有的性状组合中选育优良品种。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问题探讨”并提出问题: </p><p align="left">教师检查,我们发现大家使用的方法都是――杂交育种,看来你们已经尝试从理论上探索杂交育种的方法了。</p></td><td style="width:182px;height:103px;"><p align="left">学生的资料展示和交流</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p><p align="left">学生阅读资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98页并作答。</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学生作答:</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1)选择育种</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2)汰劣留良</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3)防止质劣玉米与选择的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杂交,使优良性状得到不断的积累。</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4)优点:技术简单、容易操作。</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缺点: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分组讨论。学生把设想描述出来。听课的同学对各方案进行评价。</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103px;"><p align="left">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运用现代遗传学知识为学生阐明“选择育种”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td></tr><tr><td style="width:315px;height:5px;"><p align="left">现在我们来分析各方案是否科学规范。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疑问。</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教师:点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1)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即通过杂交,把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2)选育出的新品种必须是纯合子,否则其后代就会因为发生性状分离而失去优势。</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3)遗传图解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即用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基因型的方式来表示。</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教师以课本的两个小麦品种杂交为例:如果小麦中,高产(A)对低产(a)是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是显性,我们需要的是高产抗病的纯种,假定两个亲本小麦品种都是纯合子,请绘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教师点评,并示范书写过程如下:</p><p align="left">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