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p>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p><p>Ⅰ教材分析</p><p>教学目标</p><p>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p><p>2.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p><p>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p><p>教学重点</p><p>1.尿的形成过程。</p><p>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p><p>教学准备</p><p>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p><p>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p><p>课时分配</p><p>1课时</p><p>Ⅱ教学过程</p><p>导人新课</p><p>1.排泄和排遗</p><p>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p><p>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p><p>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点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p><p>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p><p>设疑,引入新课: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 学习新知识。</p><p>2.泌尿系统的组成</p><p>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p><p>2.1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p><p>2.2提问:</p><p>2.2.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p><p>2.2.2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p><p>2.2.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p><p>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p><p>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p><p>3.尿的形成</p><p>3.1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p>对质疑进行思考。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p><p>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p><p>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p><p>推测,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p><p>3.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p><p>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p><p>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p><p>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p><p>引导学生: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p><p>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p><p>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p><p>得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p><p>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p><p>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p><p>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p><p>4.尿的排出</p><p>4.1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p><p>4.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p><p>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3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p><p>练习</p><p>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p><p>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p><p>布置预习作业</p><p>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p><p>Ⅲ 教学反思</p><p>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得到了许多体会,从而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更好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更加轻松地收获知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