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p>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p><p>Ⅰ教材分析</p><p>教学目标</p><p>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p>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p><p>教学重点</p><p>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p><p>课时安排2节课</p><p>Ⅱ教学过程</p><p>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p><p>1.将右手放在胸门左侧,感觉心脏输送血液时的搏动。</p><p>积极思考、踊跃提问。</p><p>2.心脏的结构</p><p>2.1分组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每组思考课 本P68"讨论”中的一个问题。</p><p>教师巡视和指导。(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p><p>2.1.1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负责文字说明,一名负责展示相关图片、心脏模型),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p><p>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p><p>2.1.2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着血管。</p><p>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p><p>2.1.3展示:课件内容“心脏的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理解)。</p><p>心脏的功能发挥各自的想像并提问。</p><p>思考与阅读课本P6 第二段。</p><p>每组另派两名同学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同学分工同上)。</p><p>认真观看。</p><p>五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p><p>展示:课件内容“心脏是怎样工作的?”</p><p>及时收集反馈信息。</p><p>Ⅲ 教学反思</p><p>有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认识、发现问题,学生探索的欲望强烈,主动性强。血液循环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本节课教学采用了视频展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方式,通过介绍途径使学生熟悉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教学效果较好。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课堂节奏把握控制,引导要得当,否则容易偏离正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