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p>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p><p>Ⅰ教材分析</p><p>教学目标</p><p>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p><p>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p><p>3. 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p><p>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p><p>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p><p>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p><p>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p><p>教学重点</p><p>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p><p>幻教学准备</p><p>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p><p>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p><p>课时安排:1课时</p><p>Ⅱ教学过程</p><p>1.新课引言</p><p>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p><p>2.创设问题情境。</p><p>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p><p>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p><p>3.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p><p>3.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p><p>3.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p><p>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p><p>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p><p>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p><p>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p><p>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p><p>6.1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p><p>6.2训练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常识了解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p><p>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p><p>8.呼吸道的作用 咽的作用</p><p>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p><p>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演示幻灯。</p><p>8.观察会厌软骨模型,</p><p>9.喉的作用</p><p>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p><p>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 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p><p>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p><p>总结本节教学内容。</p><p>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p><p>巩固练习 讨论课后练习题。</p><p>Ⅲ 教学反思</p><p>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地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地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地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