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①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运动的意义;</p><p>②掌握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p><p>③掌握关节的结构(重点) ;</p><p>④理解运动的实现过程(难点)</p><p>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p><p>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三部分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不会太多。课堂上,我采用图片、模型、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量提供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p><p>课前准备:《动物的运动》教学课件、人体关节的模型、挂图、新鲜的羊的关节、解剖刀、解剖盘等。</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p><p>创设情境</p><p>激趣导入</p><p>(2分钟) 同学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其中前两句说的就是动物的运动。</p><p>(图片展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优美画面)</p><p>设疑: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运动方式呢?动物的运动又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呢?</p><p>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要得到答案。(板书课题) 欣赏诗词,观看图片,</p><p>思考: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p><p>带着问题走入课堂</p><p>通过欣赏诗词,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兴趣。</p><p>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p><p>启迪思维</p><p>导学新知</p><p>(5分钟)</p><p>知识点一:运动的方式</p><p>过渡:不同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不一样。请同学们说说以下几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投影展示)</p><p>讲: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这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p><p>设疑:动物的运动有何意义呢?</p><p>(投影总结)</p><p>观察图片,说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p><p>结合课本P92第一段,总结:</p><p>动物运动的意义:</p><p>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既能激发生趣,又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p><p>层层推进</p><p>合作探究</p><p>(11分钟)</p><p>知识点二:运动的基础(重点)</p><p>过渡: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那么,到底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呢?我们以人为例,来探究动物运动的基础。</p><p>提示:自学指导:</p><p>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93----94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5分钟后,展示答案。比谁的自学能力强。</p><p>通过刚才的自学我们知道了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请大家看一看人体的骨骼模型,然后完成投影:人体的主要关节,加深对人体运动系统的理解。</p><p>展示:人体的骨骼模型</p><p>(投影展示:人体主要的关节)</p><p>讲:关节是能活动的连结,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请同学们伸出手臂,转动一下胳膊,感受一下肩关节和肘关节以及腕关节的存在。</p><p>设疑:那么关节的结构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结合课本图:2.2---18来了解一下关节的结构。</p><p>教师:演示实验</p><p>1、用解剖刀剖开羊的关节</p><p>2、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上,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p><p>板图:关节的结构</p><p>精讲: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p><p>指导学生完成小活动:模拟脱臼</p><p>设疑:关节头有没有可能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呢?(能)</p><p>这就是我们说的“脱臼”。</p><p>关节给我们的感觉是既牢固又灵活,那么它有哪些结构与这些功能相适应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p><p>师生共同总结:</p><p>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p><p>1、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有光滑的关节软骨</p><p>2、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p><p>3、关节腔内还有滑液,从而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p><p>设疑: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关节炎的病症,那么关节炎是怎么回事呢?</p><p>(投影展示关节炎图 片)</p><p>出示骨骼肌挂图:让学生明确骨骼肌的组成与功能。</p><p>设疑: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p><p>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p><p>小结: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扯引来运动。</p><p>明确自学指导的要求</p><p>积极认真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以下问题:</p><p>观看骨骼模型</p><p>完成投影内容:人体主要的关节</p><p>小活动:转动手臂,感受关节的支点作用。</p><p>观察演示实验:羊的关节。</p><p>结合课本图2.2---18说出关节的结构。</p><p>小活动:模拟脱臼</p><p>伸出右手攥成豢养,左手掌伸开,将右手拳头放入左手内,右手代表关节头, 左 手就代表关节窝。</p><p>议议:如何治疗脱臼?</p><p>观看视频:关节的结构与功能</p><p>思考 :关节为什么既牢固又灵活?</p><p>师生共同总结。</p><p>了解小知识:</p><p>观察关节炎的图片,了解关节炎的成因及类型</p><p>观察挂图:骨骼肌,明确其结构及功能。</p><p>看图思考,小组讨论完成:</p><p>明确骨骼肌能牵拉相邻的骨产生运动。</p><p>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完成,以框表的形式出现,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p><p>在这里我利用人体骨骼模型结合课本图2.2---17,引导学生观察,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认识人体的主要关节。</p><p>关节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图说出羊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并大胆推测其功能。</p><p>小活动:模拟脱臼的设计让学生感觉既新颖又切合实际,直观形象的了解了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构。效果较好。</p><p>通过观看视频: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节的结构,而且很容易就能总结出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p><p>小知识:“关节炎”的设计,贴合实际,激发生趣,效果较好。</p><p>让学生明确“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p><p>组织交流</p><p>点拨建构</p><p>(9分钟) 知识点三:运动的实现</p><p>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那么,这些运动是怎样实现的呢?</p><p>我们以人的屈肘和伸肘的动作为例,来一起探究一下。</p><p>1、首先,请大家结合课本图2.2- -20,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p><p>2、指导学生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并观测体会一下你的上臂肌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p><p>出示模型:骨骼肌</p><p>精讲:肱二头肌的起点有两个头,分别附着在肩胛骨的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头合并在一起与肌腹相连,向下附着在桡骨上。在上臂的后方,也有一块肌肉,其上端有一个头附着在肩胛骨上,两个头附着在肱骨上,故称之为肱三头肌。我们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反之。</p><p>设疑: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没有 同时收缩或舒张的现象呢?试举例说明。</p><p>所以,我们在提水的时候会感到累,就是因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收缩的缘故。</p><p>那么,在运动过程中,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是怎么协调进行的呢?</p><p>动画展示:运动的实现</p><p>精讲: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p><p>结合课本图2.2--20,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p><p>小活动:屈肘和伸肘</p><p>学生做屈肘和伸肘动作,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因收缩而隆起的肌肉块。</p><p>体会并说出:屈肘和伸肘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p><p>思考: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没有同时收缩或舒张的现象呢?</p><p>(有)</p><p>试举例说明:</p><p>1、双手分别提一桶水的时候</p><p>同时收缩</p><p>2、双手自然下垂时,同时舒张</p><p>观看动画,明确 运动过程中,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p><p>知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p><p>运动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图认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肥肉,然后要求学生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观察和体验人体运动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讨论交流,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又注意知识的延伸,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p><p>通过模拟动画的播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运动的实现。</p><p>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p><p>构建网络</p><p>融会贯通</p><p>(3分钟)</p><p>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p><p>一、运动的方式</p><p>二、运动的基础</p><p>1、运动系统的组成</p><p>结合老师的板书,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p><p>2、关节的结构</p><p>三、运动的实现</p><p>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形成网络,让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p><p>当堂训练</p><p>反馈调整</p><p>(5分钟)</p><p>1、指导学生背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与功能。</p><p>2、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p><p>1、背记助学P73--74自主学习和 合作探究的内容</p><p>2、生生互查 通过背记知识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p><p>达标检测</p><p>巩固提升</p><p>(10分钟)</p><p>A类: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74---75的当堂达标内容</p><p>针对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并重点讲解。</p><p>B类:指导学生完成助学P79第10题。</p><p>教师精题解析:</p><p>本题综合性较强。</p><p>易错点:</p><p>1、第三幅图:关节的结构中⑨是关节囊的“囊”字容 易写错;</p><p>2、易将关节面与关节头或关节窝混淆,正确的理解应是: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三部分组成,其中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 节软骨。</p><p>C类: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绘出:关节的结构图。</p><p>独立完成助学P74---75的当堂达标内容</p><p>完成助学P79第10题</p><p>课下绘出关节的结构图,小组长检查。教师下节课抽查。 A类: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课上独 立完成。</p><p>B类: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关节的结构,让学生加强对关节各部分功能理解和运用。</p><p>C类作业要求学生绘出关节结构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将课上内容延伸到课下……</p><p>教学反思:</p><p>本节课的内容比较丰富多彩,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课的开始,我采用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导入,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颇高。</p><p>关于“动物的运动”我主要是以图片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生物学的术语说出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奔跑、蠕动、跳跃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就认识了动物多种方式的运动特点及完成运动的器官,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生活环境相适应。</p><p>“运动的 基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并完成这一部分的知识框架。通过学习,学生很容易掌握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此,我采用演示实验(新鲜的羊关节)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观察,了解。结合课本的插图,辩认关节各部分的结构,极大的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极好。</p><p>“运动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一起体会关节的支点作用和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的特性。结合课本图2.2.30感受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然后,适时设疑:“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没有同时收缩或舒张的现象呢?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积极讨 论,最后得出结论。这一部分的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p>不足之处:在解剖羊的关节时,小刀不是很快,差点没割动。这说明实验准备还不是很充分。以后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细节问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