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16:36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①、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重点)</p><p>②、关注生物圈中的细菌和真菌。</p><p>2、能力目标:</p><p>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整合知识的能力。</p><p>课前准备:</p><p>1、搜集有关碳循环和氮循环的有关资料;制作精美课件。</p><p>2、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氮肥在植物生活中起作用的资料;搜集有关肥料的农谚。</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p><p>教师活动</p><p>学生活动 设计</p><p>意图</p><p>创设情境</p><p>激趣导入</p><p>(3分钟)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猫种鱼的故事吗?小猫会不会收获很多鱼呢?</p><p>一段时间后,小猫发现附近的草都长的特别旺盛,这是怎么回事呢?</p><p>小猫种鱼的童话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p><p>(1)种在土壤中的鱼儿还有吗?</p><p>——没有了。</p><p>(2)鱼儿哪里去的呢?</p><p>——被细菌分解掉了。</p><p>随着教师故事。开始思考,探索究竟。。</p><p>童话故事</p><p>引人入胜,问题引入,开始就引导学生讨论到课题上来。</p><p>自主学习</p><p>独立探知</p><p>启迪思维</p><p>层层推进(10分钟) 过渡语:自然界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会失去缤纷色彩;没有动物,地球将会失去鸟语花香;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是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现在就来学习吧。</p><p>板书题目:</p><p>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p>知识点一、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p><p>(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20页第一、二段文本。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p><p>巡视、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p><p>师生互动,纠正展示的错误答案。</p><p>(二)课件展示课本P119图2.3—16,</p><p>尝试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p>1、分析图片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p><p>(1)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 把它们分解为 和 。</p><p>(2)在阳光下, 和 又被植物利用进行 作用,制造 ,植物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p><p>2、通过深入分析,思考下列的问题:</p><p>(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来自何处?</p><p>(2)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哪里?</p><p>(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p>根据学生的讨论 、回答、整合,展示问题的答案。</p><p>教师总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p><p>3、变式训练:</p><p>4、巩固提高:</p><p>“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落红</p><p>春泥 护花”的全过程。</p><p>思考、想象自然界中没有细菌、真菌的景象:</p><p>到处堆满动植物的尸体。</p><p>(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p><p>1、 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p><p>角色的是 等微生物。</p><p>2、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p><p>等微生物,专门靠分解动植物的 、 为生,并且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p><p>、 、 等。</p><p>学生通过看课本,划出重点知识;</p><p>合上课本,认真填写自主学习的内容;</p><p>黑板展示,纠正错误。</p><p>熟背记忆,巩固基础知识。</p><p>小组同学认真分析、讨论出示的问题,整理答案</p><p>(1) 细菌和真菌 、 二氧化碳和水</p><p>(2) 二氧化碳和水 、 光合</p><p>有机物。</p><p>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层层解决问题:</p><p>(1)</p><p>独立思考,认真作答、展示成果:</p><p>小组讨论、共同完成:</p><p>“落花”——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成“春泥”,其中的水和无机盐可以被植物体吸收利用,起到“护花”的作用。</p><p>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解决,培养合作精神。</p><p>课件展示,通过读图讨论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一步步弄明白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依靠腐生细菌的作用完成的。</p><p>变式训练及时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p><p>有利于理性思维,拓展知识。</p><p>引导探究</p><p>迁知应用</p><p>(10分钟)</p><p>过渡语:同学们经常听到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的农谚,你们课下一定搜集了一些,请展示出来:</p><p>教师阐述:植物生长需要肥料,特别是含氮无机盐,对于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都含有氮元素。可是大气中的氮气,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吗?</p><p>肯定学生的观点</p><p>土壤中的细菌在生物圈中的氮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p><p>知识点二: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p><p>(一)课件展示课本2.3---17 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p><p>(二)课件展示细菌 真菌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p><p>教师阐述:</p><p>生物圈中的固氮微生物就像一座座微型氮肥厂,源源不断的将氮气转化为氮肥,供植物利用。一公顷土壤中的根瘤菌每年可以固定10~15千克氮,相当于50~75千克硫酸铵。</p><p>(三)设疑:农业上怎样利用细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产量呢?</p><p>点拨: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等种植方式来提高产量。</p><p>教师引导: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微生物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呢?</p><p>(四)变式训练:</p><p>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p><p>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p><p>C、提供水 D、提供有机物</p><p>(五)巩固提高:</p><p>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到,三叶草、紫花苜蓿、豌豆等生长过的地方,土壤便得肥沃。19世纪,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豆科植物根内部生长的根瘤菌能将氮气转变成氮肥,供植物利用。</p><p>(1)对比根瘤菌细胞结构与豆科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p><p>(2)请描述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p><p>(六)教师总结:</p><p>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p><p>实物投影投放学生搜集的农谚:</p><p>“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p><p>“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p><p>“粪大水勤, 不用问人”</p><p>交流分析、发表观点:</p><p>农民种庄稼使用含氮的化肥、二铵、尿素等;撒在土壤中,靠植物的根吸收,植物体内的氮来自</p><p>土壤。</p><p>所以空气中的氮植物不能直接利用。</p><p>观察图片,理解文字、箭头的含义和流程配合课本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p><p>(1)什么是固氮作用?</p><p>(2)什么是固氮微生物?</p><p>(3)常见的一类固氮微生物是什么菌?</p><p>(1)在课本标记画出概念进行理解。</p><p>(2)用文字箭头图解生物圈中的氮循环。</p><p>(3)常见的一类固氮菌是根瘤菌。</p><p>学生搜集的资料,了解根瘤菌:</p><p>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p><p>根据资料推测农业上与豆类间作可以提高产量。</p><p>举例、小组同学畅谈、交流</p><p>豆类与瓜果轮作种植可以环保;</p><p>豆类高粱间作,秸秆还田,可以处理自然界中的垃圾。</p><p>培育新型固氮微生物,生产绿色肥料。</p><p>小组合作交流完成:</p><p>(1)</p><p>(2)</p><p>通过学生自己获得信息的,动手的能力得到培养。</p><p>从生活中感知植物吸收氮肥来自土壤。</p><p>通过回答讨论、展示使学生认识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固氮微生物固氮这一事实。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对于固氮的意义。</p><p>变式训练,能训练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和成就感。</p><p>合作交流,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p><p>归纳总结</p><p>形成网络</p><p>(2分钟)</p><p>当堂训练</p><p>深化提高</p><p>(5分钟)</p><p>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p><p>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那些疑问。</p><p>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p><p>微生物的</p><p>作用</p><p>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p><p>运用本节的知识,自我评估:</p><p>(1)埋在土壤中的鱼内脏,几天后什么都不见了,这是因为( ) A、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了 B、被细菌分解成了空气,然后进入了大气中</p><p>C、被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吃掉了 D、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p><p>(2).细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影响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p><p>B.制造有机物 C.杀死多余动植物</p><p>D.净化空气 (3)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藻类与真菌 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瘤菌</p><p>梳理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哪些知识,拓展了哪些思维。</p><p>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p><p>生生检查 互相批改</p><p>(1) D(2) D(3) A 提高归纳能力,纵贯整体的整合能力。</p><p>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限时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规范学生答题的良好习惯。</p><p>分层检测</p><p>当堂达标</p><p>(10分钟) A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96的当堂达标1-----7题。</p><p>出示答案互批互改</p><p>对出错多的题目精讲。</p><p>B类:独立完成助学P97的第8题</p><p>独立完成助学P96的当堂达标内容。</p><p>核实答案,互相纠错。</p><p>目标达成 进行堂清</p><p>A类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独立完成。</p><p>B类作业:有一定的难度。有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