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p>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p> <p> 一、教学目标 </p> <p>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p> <p>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p> <p>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p> <p> 1、本节知识结构: </p> <p> 动物行 为的概念 </p> <p> 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p> <p> 2、本节教学重点:区 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p> <p> 3、本节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p> <p> 课时安排:1课时。 </p> <p>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 <p>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 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p> <p>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p> <p>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 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 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p> <p> 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 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p> <p>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p> <p>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p> <p> 3、动 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p> <p>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 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p> <p>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p> <p> 点拨:动物的行为得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p> <p>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p> <p> 例1人工包头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备了什么能力? </p> <p> 例2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②大山雀偷饮牛奶。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p> <p>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 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p> <p> ㈣总结反思、拓展 延伸 </p> <p> 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 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p> <p> ㈤课堂跟踪反馈: </p> <p>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