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一、形态大小...
<p><BR>一、形态大小<BR>单细胞,无鞭毛。细胞形态多样,常见球、卵、圆桶形。<BR>大小在1-5um X 5-30um之间。<BR>二、细胞结构<BR>1、细胞壁:厚0.1-0.3um,三层,由酵母纤维素组成(甘露聚糖、葡聚糖、蛋白、类脂)。用蜗牛酶(heliase)破坏壁来制备原生质体。<BR>2、细胞膜:与原核基本相同,但含甾醇(麦角固醇)。由于有细胞器分化,功能不及细菌多,主要是调节渗透压、吸收营养、分泌代谢物等<BR>3、细胞质及内含物<BR>4、细胞核:真核:双层单位膜,大量核孔,可见染色体,一个或几个核仁,核膜外有中心体。<BR>5、线粒体:含有一环状DNA。呼吸酶系载体, “动力工厂 ”。有氧时需要,厌氧或过量葡萄糖存在时,被阻遏。<BR>环状 “2um质粒 ”:外源DNA载体。<BR>6、核糖体:细胞质中80S,线粒体70S。<BR>三、菌落特征<BR>与细菌相似,但大且厚。<BR>四、繁殖方式与生活史<BR>(一)繁殖方式<BR>1、无性繁殖<BR>(1)芽殖 budding:最普遍方式(过程)<BR>(2)裂殖 fission:少数(裂殖酵母)<BR>(3)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BR>2、有性繁殖<BR>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过程:质配--核配--减数分裂<BR>3、形成孢子条件<BR>营养充足强壮幼龄细胞<BR>适当温、湿度(25-30,80%)<BR>空气要流通<BR>适当的生孢子培养基<BR>(二)生活史 life history(life cycle)<BR>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有一个或几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继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BR>四种基本类型:<BR>1、无生殖,仅有营养繁殖。(细菌)<BR>2、仅有一个单倍体生活,双倍体短。<BR>3、仅有一个双倍体生活,单倍体短。<BR>4、有世代交替现象,单倍体有性,双倍体无性。<BR>酵母菌有三种类型:<BR>单倍体型:八孢裂殖酵母<BR>双倍体型:路德类酵母<BR>世代交替型:酿酒酵母<BR>五、常见常用酵母菌<BR>酵母图示<BR>5节:霉菌 molds<BR>非分类名词,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BR>一、形态和构造<BR>营养体由菌丝(hyphae)构成,直径3-10um,菌丝再形成菌丝体(mycelium)<BR>菌丝:无隔,多核单细胞,低等真菌<BR>有隔,多细胞,高等真菌<BR>菌丝体: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吸收营养<BR>气生菌丝,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特化形式)<BR>细胞壁厚100-250nm,多含几丁质。<BR>不同类型真菌壁成分比较<BR>二、繁殖与生活史<BR>(一)繁殖<BR>1、无性孢子:主要方式,特点是分散,数量大。<BR>孢囊孢子:内生孢子,毛、根、犁头霉<BR>分生孢子:外生孢子,最普遍<BR>节孢子:粉孢子,菌丝断裂形成<BR>厚垣孢子:真菌休眠体<BR>2、有性孢子<BR>卵孢子:配子囊(雄器、藏卵器)<BR>接合孢子:同宗、异宗配合<BR>子囊孢子:形态多样。子实体、子囊果<BR>担孢子:担子菌特征<BR>(二)生活史<BR>霉菌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最后又形成同一种孢子为止。<BR>三、菌落<BR>疏松,绒毛状、絮状、蛛网状。<BR>四大类微生物比较:<BR>四、分类<BR>过去依据菌丝体及有性繁殖特征分为三纲一类,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BR>Ainsworth 分类系统:<BR>五、常见常用霉菌<BR>中国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BR>(一)食用真菌<BR>1、种类资源:担子菌675种,子囊菌45种。通常栽培的仅10多种。<BR>2、营养:蛋白含量高,AA多达18种左右,特别是人体必需AA。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Lys含量一般较高。<BR>3、栽培:发展栽培同时,重视采用菌丝体的深层培养,特别是风味特殊而鲜美的种类。菌丝体培养物可新鲜食用,或冷冻干燥成粉,制成食品。<BR>目前栽培广而产而产量大的品种:双孢菇、大肥菇、香菇、草菇、金针菇、侧耳(平菇)、凤尾侧耳、滑菇、银耳、木耳、猴头菌、长裙竹荪等。<BR>培养料来源多且广,棉子壳、锯末、秸杆、蔗渣、酒糟等。<BR>4、应用:食用子实体、菌丝体深层培养。作调味品、香味、饮料等。<BR>(二)药用真菌<BR>1、资源:担子菌345种,子囊菌28种,其它11种。<BR>2、应用:</p>
页:
[1]